初中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分析
2019-11-26王玺
王 玺
(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在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它是学生身心健康转变的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教育学生。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来说,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现在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在课堂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不好,身为初中体育课堂教师,要了解到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但能够使学生有着规律的生活,而且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产生积极进取的思想,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1.初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1.1 为初中生中考做打算,为考入高中提供便利。在初中时期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但能够训练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有兴趣的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教师开展的体育比赛,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而且针对马上就要中考的学生,能够体现国家体育加分政策,使学生赢在中考起跑线上,推动学生考入好的高中,有助于学生未来良好的成长。鉴于此,体育锻炼不但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也为学生中考增加了胜算。
1.2 有利于初中生身心发展。初中时期的学生针对体育锻炼,一般都是自己感兴趣的,通过体育锻炼的过程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积极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考虑即将中考学生的体育锻炼,能有效的指导学生正确解决学习和锻炼之间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坚强意志力,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的重要影响,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2.现在初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现状
2.1 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兴趣可以推动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着影响,针对体育锻炼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自主的进入到体育活动中,这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现在课堂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好,是因为学生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没有投入过多的时间,学生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影响,甚至觉得体育锻炼浪费时间,占用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然而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很好,意志力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2.2 课业压力的约束。初中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因为教师布置的教学作业不断增多,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制约了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现在的初中学生,针对过多的作业,被不同科目的作业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对于马上要考学的学生,因为家长的希望,所以让学生时刻要求自己的成绩,因此学生的学习占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没有其余时间在体育锻炼中,将学习和锻炼身体没有策划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不好,不利于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3.体育锻炼养成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策略
3.1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水平。教师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现在初中生体育锻炼的情况,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创新教学方式,在学校已有的锻炼体育的教学工具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征,有效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更加系统性,例如教师在课堂中教学三大球、田径等等。
3.2 创设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教师想要有效的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在课堂中重视创设体育锻炼氛围,创设良好的锻炼气氛,教师在课堂中分设体育兴趣小组,在组内学生之间有良好的讨论,制定相符的规章制度,学生互相影响,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体育锻炼空间,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教师创设体育锻炼环境,锻炼了学生身体素质。而且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运用的小组方式,可以经常开展体育活动竞赛,不光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有效的使学生产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思想,对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重要影响。
3.3 强化学校的体育设施。学校要不断的完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锻炼场所,例如:篮球场、兵乓球台等等。要考虑到学生的区域活动,强化学生锻炼体育的设备,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有效的进行体育锻炼,这对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有重要的影响,身为初中体育教师,要掌握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展体育教学,进而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有效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促进学生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