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2019-11-26

读与写 2019年30期
关键词:音乐剧乐器人格

刘 芳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小学 四川 北川 622700)

1.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1.1 教师资源不足。我国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师并不少,但真正经过专业培训,具有专业音乐教学素质的老师少之又少。我国大部分现有的音乐教师不不能将真正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教给学生几首简单歌曲的唱法,并不能教会学生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由简单音符组成的歌曲,对音乐素质培养并没有很强的提高效果。

1.2 学校、家长不够重视音乐教学。音乐作为艺术学科,相较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重视程度较弱,甚至一些家长认为音乐学科是无用的,没有学习的必要,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在校园学习中,学校方往往只重视语数英此类重点学科,将音体美这类附属学科往往不加以重视,如今信息社会,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需要得到提高,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审美以及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1.3 教学设备的不足。不少小学音乐的教学设备不齐,往往只有手风琴、口琴此类小型乐器,对乐器教学能力不足,甚至学生对基础乐器种类不能够全部认识。音乐教学设备不足往往会降低教学质量,让学生只能在课本或者音频中认识乐器,不能亲自实践学习,使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效率下降,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频出。

1.4 教学时间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全面素质的高要求,学生学业十分繁重,分配给音乐的学习时间较少,大部分音乐课堂教学一周只有一节课,学生学习的音乐知识较少,不能得意巩固练习,对乐器等基础音乐知识不能够完全掌握,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2.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策略

2.1 注重加强创作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进行着改革,如今的教育已经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而是更加注重实践创新的综合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上也是如此,如今的音乐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培养,要更加注重音乐创作的教学,让学生在创作中找寻灵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具有判断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堂。

例如在小学音乐s版《卖报歌》一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唱还要教会学生歌曲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歌曲进行改编,让灵感融合在歌曲之中变为有意义的一曲,这样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了学生对歌曲知识的掌握程度。

2.2 加强音乐学习的体验感。音乐教学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去感受音乐之美,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这样能够激发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方式,使学生听、看、唱、共同学习这样也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小学音乐s版课本《两只小象》、《布娃娃弹琴》等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查阅相关视频,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并在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唱歌技巧,让学生了解歌曲呀内容的同时学会唱法。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也为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起到了良好作用。

2.3 开展简单音乐剧。音乐剧是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简单的人物性较强歌曲进行音乐剧的排练,让学生亲身参与,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很好的掌握音乐技巧。

例如在s版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老鼠和大象》、《冬瓜和南瓜》等人物性较强的歌曲进行改编,让学生以分小组进行表演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与教师共同准备道具,进行排练最终形成一部小小的舞台音乐剧,学生在亲身实践等过程中掌握音乐技巧,这对音乐学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学生在表演中充分发挥能动性,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善于用音乐表达,培养实践能力。

3.结语

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情操、品格等.音乐创造,音乐作为小学必修学科,在教学上不容忽视,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对学生音乐创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展审美知觉和想象力,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以、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品质,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创新人格。

猜你喜欢

音乐剧乐器人格
学乐器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乐器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