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2019-11-26梁健玲
梁健玲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蚬涌俊贤小学 广东 广州 511400)
自“研学后教”模式在我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以来,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小组学习在这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学习是让学生以小组的模式来讨论分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小组学习更能加强小学生的创造、交流、合作的能力。在“研学后教”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里如何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1.培养学生的小组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学习也经常出现,但往往流于形式。教师针对课堂中的一两个随机问题,左右几个同学组成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随意操作,长久下来,学生觉得没意思,很快就不敢兴趣了,故没有把小组学习的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在开展“研学后教”模式教学后,经过实践发现,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小组学习,学生的小组学习意识逐渐形成,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大大的作用。
1.1 建立长期合作小组。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授课环境等因素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研究设计,根据学期教学内容确定小组人数。(1)固定分组,让相邻座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但要发挥优等生良好的带动作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2)自由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在班内确定若干名小组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实现“好朋友”式快乐学习。
1.2 明确小组成员责任。建立了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以4人小组为例,组内设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裁判,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发言,汇报员汇报讨论结果,一名操作展示员。同时,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根据教学情况定期调整或轮换,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1.3 开展小组竞赛。信息技术课在小学课程计划中,每周只有“珍贵”的一课时,由于上课的间隔时间比较长,要使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学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就必须开展一些小组学习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将小组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在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课堂中,我坚持每一节课实行小组评比制。我根据小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纪律、操作技巧、回答问题、展示交流等方面进行评比,每一节课小结小组的得分,并安排科代表记录每周各小组的得分,每月的月结进行评优,优胜的小组将获得“打字游戏”等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小礼物。竞赛中,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为了月末的小礼物,小组组员之间通力合作,小组间形成良好的竞争,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教师的精心引导
小学生的小组意识形成后,要使小组学习发挥真正的作用,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进行精心、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开展小组学习,让小组学习的好处落到实处。
2.1 监控小组的学习情况。小学生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能力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小组学习不见成效。教师需要指导小组的建立和分工,并对具体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对小组成员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关心、适时的认可,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从中发现新的知识。
2.2 加强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学习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加强学生以下能力: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四是学会更正、补充;五是学会自信展示操作争取机会在班内展示交流。
2.3 加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小组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拥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个人职责和承担的创作义务,不仅要完成好自己的任务,还要能照顾团体的进程,调整自己的进程,以配合团队的实践成果。
2.4 及时反馈小组成员的学习表现。优点与缺点都会在生活中慢慢积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对优点进行表扬,督促学生改掉自己的缺点,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在课堂中多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鼓励学生学习;课后小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醒和纠正,让学生向好学生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研学后教“教学实践中证明,小组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创新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现代学习理论,大胆尝试,勤于实践,发现提高小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