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函数教学探究
2019-11-26侯生贵
侯生贵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梨坪初级中学 甘肃 文县 746400)
引言
目前,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研究内容尚未成熟,仍处于宏观研究阶段,在教学的具体操作和可行方案上较为欠缺,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解决初中函数教学的问题。对于传统教学上的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函数教学中,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现阶段初中函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初中函数课堂氛围差。在初中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函数的难以理解而导致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降,而多数教师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认为在函数部分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一如既往,仍不愿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函数教学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因此初中阶段的学生易对函数的学习内容产生抵触心理,在学习函数的课堂上难以和老师产生交流和互动,致使课堂学习氛围差,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函数课堂中教学和学习效率低。
1.2 教学内容抽象化导致讲解难。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函数的学习初次接触比较抽象化的变量,是数学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在传统教学中通常采用手绘图的方式来展示函数的形成和变化,既费时又费力,另外函数的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以课堂讲解的方式无法将其直观地表现出来。教师讲解不清楚,学生无法理解,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信息技术在函数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简化函数的知识内容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优势在于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生动有趣的图像来活跃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导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一方面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快速掌握知识点,通过构建完整的函数知识体系从而梳理复杂、抽象的函数知识点。以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点内容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趣味性课堂中掌握知识并加深印象。
例一:以“一次函数”为例,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一次函数的图象形成和性质展现出来,并向学生演示一次函数中出现的多种情况,大大地节约了时间,同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学生则可以在计算机上验证一次函数y=kx+b图象上的点,观察在b=0、1、2、3、4、5的条件下,函数图象在坐标轴上产生的变化,通过动手验证和自我观察,总结得到b的取值对函数图象位置变化有影响,从而加深了对一次函数基础知识的认知,并为后续相关的函数知识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对于函数教学课堂沉闷无趣的现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创新教学模式,注意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趣味性的函数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模拟中融合新旧的函数知识点,而信息技术方法可以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验中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课堂学习体验,增强学生们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
例二:以“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这一技术手段来引导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学习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以指导为主,学生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进行亲身实验,并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对函数图象和性质形成立体思维,充分掌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位置以及开口的大小和方向等知识点。
2.3 便于学生复习函数难重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公而使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较低,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函数的知识点内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误或有疑难点的地方进行标注,举出一些易错的练习题,使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复习和分析。在自主复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丰富、专业的函数题库中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进而提高自我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大趋势下,教师应当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有收获,为后续的学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对提高初中函数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