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对比阅读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探究

2019-11-26任美红

读与写 2019年30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任美红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中心小学 广东 广州 51080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新的高考改革仪式已经启动,“得语文者得天下”无疑让阅读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把阅读教学提升到新的高度。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老师占主导地位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对一些字、词、句的理解不够透彻而又吃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更新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有所提高,科学的教学模式悄然构建,但如何扎实推进实施呢?阅读是语文的基础,而阅读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目前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内教学现状,结合新课标精神和部编版教材编排特点,在高考改革的大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能力迫在眉睫。

1.小学课内阅读教学现象

1.1 教学目标模糊。很多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前,没有认真解读教材和教学用书,都是照抄教学用书或者凭借经验,以致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够准确清晰,这已经是教学中的一个通病。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训练目的是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在追求课堂气氛活跃,光鲜华丽的教学画面下迷失了方向。这样的教学目标有时向左有时向右,有时高有时低,影响了教学效果,妨碍学生的能力发展。

我们一致认为,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钻研教材,听优质课,抓准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的第一重要任务。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材的准确拿捏,学生学情的正确分析,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且做到可落实,可检测,准确,详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高效。

1.2 课堂评价语单一。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思想单纯,课堂评价语对于鼓励引导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重要意义。而我们耳边常听到的都是那几句:“你真聪明”“你真棒”“你读得真好”,时间一长,这种“家常便饭”便消失魅力,在课堂上没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学们的新鲜感就减退,对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就不感冒了。评价语要丰富多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利于课堂动态的生成,学生在教师的精彩点评下潜移默化受到熏陶,润物细无声。这种出彩的动态生成也是教师能力的一种体现。

2.对比阅读的优势

在中西文化并存的大环境中,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使得阅读教学举步维艰,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迫切性更显重要。打破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局限性的一个新名词——对比阅读。对比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紧扣一个中心,有的放矢的地对字词、句段、标点、题材、作家等,站在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层次进行对比,通过观察、理解、分析、提炼,这不但是一种阅读方法,一个学习过程,更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意识,一种独特的思想。这么多的阅读方法里,对比阅读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寻找不同点,加深理解,大力提高阅读效率和教学效果。通过大量证明,对比阅读可以深化理解,彰显事物的异同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是一个较高层次的阅读方法。

3.选准对比切入点

3.1 字词对比,体会语言的魅力。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要真正掌握也不容易。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字形字义对比不但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生字,理解文章内容,而且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及鉴赏能力,还实呆板的课堂变得有趣。如学习三下“语文园地一”中“识字加油站”注意观察,寻找相同点,发现“贝”字旁的字和金钱有关,“扌”旁的字和动作有关。还注意每个字右边容易写错的地方,在同中求异,互相对照,互相区别,总结出一定的汉字形体规律,体会到汉字的构字方法,并引导学生编一些有趣的儿歌加以识记巩固。此外还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学习其他的易错字,使教学省时又高效。

部编版教材的课文,大都的语言都具有童真,富有想象,贴近生活,尤其是那些句子中会传情达意的字词,为文章增添无限风光,作者可是独具匠心。

如三下“荷花”一课,“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了。”中的“挨挨挤挤”形象地写出了荷花池里的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冒”字传神地写出了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之上,荷花突出来的样子,艳丽夺目,生机勃勃。词语用得真好啊!读完句子后,让人不仅陶醉在荷花美景中,更陶醉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真是景美文更美!

3.2 句段对比,体会表达的精妙。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在对比的过程中发现阅读的意义。

如三下《花钟》一课,借助关键语句概括出第1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是“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开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列举了九种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形象地运用了拟人手法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花开放了”,通过对比,把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和特点写得生动、优美、体会了用词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这样的对比策略运用,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在句子上,在品读中悟出了事物的特点,理解就自然水到渠成。然后还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课后小练笔仿写训练,使阅读和写作相得益彰。又如《小真的长头发》第7—12自然段运用了相同的句式“只要……就……,”写出了小真长头发的作用。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从而认识规律,掌握句式特点,感受课文天真的童趣和丰富的想象,增强了语感训练了逻辑思维。

3.3 篇章对比,建立篇章视野。

(1)同一单元对比,整合把握。三下第六单元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分别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镜头,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就在耳边。《剃头大师》课文中的表弟小沙胆子很小,而“我”胆子却很大,敢于尝试,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的,就是“一派天真”。冰心奶奶的《肥皂泡》描写生动细腻,把我们带进了她美好难忘的童年,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个个轻清透明、闪着浮光的肥皂泡。《我不能失信》通过童年的一件小事体现了人物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童年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教师要及时激发学生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捕捉学生情感的源泉,激发同学们对童年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把同一单元内的课文做一轮这样的分析、对比,不仅使教师在更深层次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还能更准确地抓准教学的重难点、方法,站得高走得就远,教学自然就会走得顺畅且少走弯路,教学效率自然会得以提高。

(2)同一体裁对比,感受体裁特点。 三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是学生们喜爱的幽默故事,运用对比阅读法,在阅读课文时,重点抓住对话部分,体会“裁缝”的慢性子和“顾客”的急性子,通过人物性格的强烈对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急性子顾客”总想早点穿上新衣服,而“慢性子裁缝”却做事拖拖拉拉,迟迟不开始裁料。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引人发笑而又令人深思。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你觉得“慢性子”好还是“急性子”好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他们的看法虽不见得多么高明,表达也不见得多流畅,就在这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学生的鉴别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对比阅读让我们的目光更明亮,见解更独特,理解更透彻。对比阅读的创造性在于帮助学生打开联系的大门,不断促使学生产生新的生成,产生更多元的思想,将厚书读薄,将薄书读厚,对比让学生的阅读更美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强。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