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运用数学“导学题”提高课内预习能力的研究

2019-11-26尹国权

读与写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研究

尹国权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府城镇第二小学 广西 南宁 530109)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事情的实施,充分的准备是成事的基础,学习更是如此[1]。学习是一个接触知识、记忆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的准备我们称为“预习”,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的重、难点知识以及基本概念,如此在教师正式授课时,学生可以节省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和探讨,提高学习的效率[2]。农村小学中年级阶段是学习和储备知识的重要阶段,以“导学题”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课内预习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下文将展开详细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择本校中年级班级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9月-2018年1月寒假前期,常规数学教学实施阶段为对照阶段;以2018年2月-2018年8月暑假前期,数学课程中数学“导学题”应用实施阶段为研究阶段,展开此次研究,此研究在学校领导批准,中年级各个班级教师支持下完成。

1.2 研究目标。立足提高我校“动感课堂”的教学效率,运用“导学题”进行课内预习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把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变为主动性,外在性变为能动性,依赖性变为独立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为高年级学生学会独立自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方式分析对照我校中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课内预习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课内预习能力的因素,针对各项因素,确定以数学“导学题”为实施对策,于2018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暑假前期在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观察实施效果,寻找适合农村中年级孩子课内预习方法的基本途径。

2.研究结果

研究阶段通过数学“导学题”在数学课堂的实践应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证实‘导学题’在“动感教学”模式下的确有成效;②中年级学生在动感课堂中课内预习意识有效提升,“导学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以及成就感;③“导学题”实施之后,中年级学生对数学的热爱程度显著提升,有效调动了学生课内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④运用“导学题”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内预习任务,对其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⑤符合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以“着眼学生的发展”为教育实施的核心,促进中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结论及建议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内预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数学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数学作为主要的教育课程,学生基础差异大、学习兴趣不高,都严重影响了数学课堂教育的成效,以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课内预习能力,解决学生盲目预习、找不到预习重点的问题,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导学题”属于“问题导学”教育模式的内容,本次研究中将“导学题”细化,使其具备对学生课内预习能力提升的指向性,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研究证实中年级学生课内预习能力显著提升,且学生对数学兴趣也有效激发。

3.1 数学“导学题”的实施要点。

3.1.1 注重学生的意识性和调控性。数学“导学题”应用要注重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确自己做导学题的目的,且要知晓自身的进度;调控性是指学生在做导学题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进度变化,自身认知情况的变化随时做出调节,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进度,让自己更接近预期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的观察和指导,对于监控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3.1.2 创造预习空间。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导学题”为学生创造预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在导学题的引导下完成预习任务,才能发挥导学题真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需要一样”[3]。良好的氛围、充足的时间是学生预习的基础,在课内预习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决不能拖沓,在之后正式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提升授课的效率,不能够重复性的做无用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预习,才能全神贯注的接触并尝试理解知识,而预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1.3 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正如达尔文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预习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导学题”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是促进学生掌握预习方法的有效方式[4]。只有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才能够在预习中有所收获,更接近实际的学习内容。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只是盲目的阅读,则很难掌握知识的重点,导学题本身就具备引导的功能,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多角度展开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自己喜爱且有效的预习方式。

3.2 运用数学“导学题”提高中年级学生课内预习能力的策略。

3.2.1 设置具备思维牵引作用的“导学题”。导学题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概念、公式以及相关的知识,并尝试将寻找的知识初步理解后解决导学问题。导学题的数量、难易度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定,过于简单的题目只会让学生不经过思考单纯将答案复制过来,难度较高的题目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不利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发挥引导预习的效果。由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设置具备思维牵引作用的“导学题”,难度事宜,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本,以教材为核心,以导学题为主要方向,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完成新知识的预习。具有思维引导作用的导学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预习,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能够让学生在成功解题后获取成功和自信的感受,从而发现数学的魅力和趣味,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3.2.2 预习内容需环环相扣。预习内容需环环相扣,才能发挥导学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作用,让学生在导学题的引导下完成自学任务[5]。预习是在教师未讲授的状况下接触数学新知识的过程,导学题是否具有强烈的指向作用于预习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求导学题的内容要环环相扣,涉及公式、概念、理论等多个知识点,让学生更全面的展开预习,从各个层面初步接触新知识。同时,导学题应该具备以往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尤其是与新课程内容容易混淆的内容,让学生清楚的认知两者之间的区别,学会分辨和应用。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差异,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布置预习“活动任务”,以小组合作方式预习,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预习,提升整体的预习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研究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