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拓展课程与小学体育课程的结合
2019-11-26刘建
刘 建
(福建省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 邵武 354000)
拓展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应用才刚刚起步,根据拓展训练的内容,其可以从心理和体能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并且其内容较传统的体育教学更富创新性,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拓展课程的融入需要符合体育教学的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拓展训练方法,使小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趣味,从而愿意参与到体育教学中。
1.在体育课中应用拓展课程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给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而拓展训练属于野外生存式训练,其内容与体育课程有一定的交叉性,可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学习体验。
1.1 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在小学生中存在心理承受力、集体意识及身体素质差等情况,这些问题与成长环境有着巨大的关系,因此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拓展训练需要小学生通过协作共同完成目标,此方法可锻炼小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品性,并为其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使小学生可以拥有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
1.2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原有的体育教学中,以训练小学生的体质能力为主,课程感到枯燥。而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富有多变性,使课程更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的兴趣,小学生在多样的课程内容中具有更高的创造性,可帮助小学生掌握体育课程知识及内容,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2.在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
2.1 符合体育新课标标准要求。《义务教育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教学不但要传授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同时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2.2 符合实施创适教育的精神。创适教育,是要创造让学生能健康成长的教学方法。拓展训练是针对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等而创设的训练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而,在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是贯彻创适教育精神的具体表现。
3.在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时应遵循的原则
3.1 趣味性原则。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尚不成熟,兴趣的作用直接影响其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拓展训练内容的设计上要结合其心理特点增加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及环节,充分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特点,引起小学生探索教学内容的兴趣,以此来完成教学目标。
3.2 教育性原则。拓展课程应用于体育课程中主要目的在于“学”,通过体育课程内容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愿意配合教师完成学习目标,达到体育教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3.3 适应性原则。在进行拓展课程项目设计时需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承受能力,其室外项目内容不应过难,并根据小学生性格需要来培养其品质人格,适应现代教育对小学生的素质要求。拓展训练有很强的适应性,需在实际中根据学校所具备的设施及场地情况进行项目的合理安排。
3.4 安全性原则。安全原则是拓展训练中最主要的原则内容,由于拓展训练主要是指室外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其不同于原有的体育课程统一的特点,因此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更多,为此教师在应用此种教学方法之前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并时刻关注活动开展情况,做好安全工作,确保活动开展的安全。
4.拓展训练项目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
4.1 拓展训练项目设计方法。
(1)“镶嵌”式。镶嵌式主要是指以体育教材为主,将一些适用于体育课中的拓展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带有特色的方式传授体育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可从趣味教学中领悟相关的体育技能。
(2)“替代”式。主要是选取体育课程中一项确切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拓展内容进行替代,从而使体育课程中锻炼方式更加多样化。
(3)“借鉴”式。一些传统游戏也具有体育性质,可在体育课程中借鉴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项目设计成拓展内容,在应用中让小学生感受到体育项目不同的趣味。
4.2 在体育课开展拓展课程的实施步骤。虽然在理论中拓展课程的应用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其实际实行的效果还需验证,因此在小学体育课中应用拓展训练需要依照试点、推广到全面推行的流程发展。
第一,试点阶段,在小学中选一个年级作为试点来开展,并提供专用场地及设施,使拓展课程可顺利完成,并在课程进行中完善相关的教学方法及内容;第二,推广阶段,在一到两个学期结束后可据试点教学的成果来推广拓展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第三,普及阶段,根据已经获得的经验及成果作为基础在小学体育课中应用拓展训练,并进行推广。
结语
在小学体育中融入拓展课程是一种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其优点上文有详细的分析,对拓展训练的切入需要掌握适当的方式,以体育教学目标作为基础,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体育教学打开新局面。在现代社会,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拓展课程的应用从身心共同训练的角度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