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润心田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
2019-11-26李荣发
李荣发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古埠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5112)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种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体的总体表观。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如一滴滴清泉滋润学生心田,让孩子们从小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深深沃土里。
一、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引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实践证明:自启蒙教育阶段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儿童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观念,并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起到奠基作用。但凡接受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常能以孝悌对待家人,以诚信对待朋友,以道义对待取舍,以仁爱对待社会,以厚德对待万物,并以慎独之心保持其朴质的生活态度。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就是让少年儿童的心灵里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作用,学校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十八大”报告提出学校教育必需体现以“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为核心,就是要在小学教育中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与小学生德育有机结合,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教学,从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让古圣先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份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幼小的心灵里扎根、抽叶、开花、结果,为孩子们的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现在,很多小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使是部分教师,也讲不清道不明其中的缘由,因此,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是当务之急,这关系到下一代的学生们是否记得祖宗,记得自己的出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涌入中国并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强烈的冲击。当然,我们不反对国外优秀的文化理念,但也应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下一代的冲击。当前,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相当部分的人群中已荡然无存。“少年强则国强”,这也提醒我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已经迫在眉睫。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的有效途径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学校教育相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持之以恒,让优秀传统文化如汩汩甘泉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之中,润物无声,育人于无形。
第一、将课程教材、教育教学活动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度。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比如:举办戏曲进校园活动,即为全体师生演绎了一场场精彩的戏曲视觉盛宴,又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戏曲的魅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少年宫可以将抖空竹作为特色课程引入校园,聘请当地的民间空竹技艺专家定期来校指导,让这种传统体育游戏走进校园,不但丰富了校园传统文化生活,而且学生感知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有情趣和魅力,深受师生喜欢;把中国陶瓷文化带进校园,学校成立陶艺兴趣小组,让学生亲身参与陶瓷的制作过程,既体验到劳动制作的快乐,又潜移默化地受到陶瓷文化的熏陶,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在校服中注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我们设计校服过程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仪之美、秩序之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比如在校服设计中植入“中国结”“长城”“五星红旗”等图案。通过中国元素糅合国际设计的校服理念,既保留了中国民族特色的特点,又结合了国际经典校服的元素,将美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中,重塑中国学生的精气神。
第三、将我们的传统文化编排成生活内容。我们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不要光停留在记忆、背诵、唐装、汉服、作揖、鞠躬等这些“源流之学”上,更应该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格。比如:有人做过一个课程,把小学生的生活技能分成60个项目,从洗脸、刷牙、搽鼻涕、擦屁股这些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告诉他们文化就是生活,结果这门课对孩子的成长的帮助极大,反响也最好。把《弟子规》变化成10个小故事,还布置了10个练习项目,让孩子反复练习,一周下来,他们习惯在慢慢改变。做好这样的教育,才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落地生根,才不会走说教之路。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阵地,学校一直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启蒙职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传统文化教育从小抓起,既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了学生情操,又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光彩,经久不息,意义重大、深远。这样,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自己的信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