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陶艺融合多元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26葛新溢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陶艺校本陶瓷

葛新溢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白泥墩小学,浙江 绍兴 312400)

陶艺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小学渗透陶艺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且不断创新与实践。

一、小学陶艺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性,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教学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学习古陶瓷艺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陶文化的认知,激发潜在的能力。但是目前学校还没有统一的课程与安排,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不丰富,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再结合学校特色创设不同内容的陶艺课程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数量,也能有效的因材施教,学有所获。

(二)设施稀缺,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实施陶艺课程需要一定的设备,目前,有些学校的设施过于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填鸭式的教学会使学生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因此,必须要有完善的陶艺教学设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加深对陶艺的了解,也能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拓展思维。此外,陶艺教师也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拥有过硬的陶艺教学能力。

二、改善小学陶艺教学策略

(一)跨界学科,融合促进

为了使“陶”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可以将“陶”作为支点,以课程开发为路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建设学生多元文化生活的课程。课程设置科学化,与各学科教师共同配合,将陶瓷文化分别融入到美术、音乐、校本、语文等各学科中,通过实践,形成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找到切入点,找到陶艺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美术模块,可以想到的是陶瓷的制作工艺,融入绘画的元素,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陶艺的美妙。音乐模块,我们同样可以找到相通的地方,陶笛就是两者的天然产物,让学生了解陶笛,认识并且聆听他的美妙,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喜爱之情。校本课程中深入陶艺,就是将当地的地方特色展现给学生,家乡的美由此传送。语文模块,可以了解的更多的是陶瓷历史,悠久的历史以及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人心。陶艺教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对民族艺术的了解。

(二)班级文化,深化特色

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打造特色的班级文化是非常有效的。布置特色教室,打造传统陶文化,通过环境的熏陶和渲染,改变孩子的认知。环境文化的建设不能是为形式而形式,应该对学生的思想有积极的影响。当然学校也可以结合当地历史文明开展教育活动,并且让学生制作手抄报、讲故事、写感受等了解家乡历史,也可以编写儿歌,汇编成儿歌集,融入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校本课程,实践创新

利用好古陶瓷鉴赏这一校本课程,开展拓展课程,做好古陶瓷鉴赏特色室文化布置,丰富了这一方面的校园文化。学校还可以编写关于陶艺文化的校本书籍,供学生阅览。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接触陶艺,动手亲自感受,零距离接触陶艺,使学生有所学,有所获。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结合家乡特色,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出发,专门设立古陶艺教室,设置校本课程,并且每周设置固定的课程,普及相应的知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了解家乡传统文化,挖掘历史渊源,促进现代发展,并且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四)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丰富的课程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故而评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多角度的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学校及学生的发展,首先学生可以进行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评价的过程中,尊重了个性发展,并且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积极性和效率。其次,教师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是起到一个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对于每一位学生要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促进持续发展。最后可以加入家长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都需要鼓励,而家长的鼓励也必定能够给予孩子最大的肯定,集多方智慧,促进孩子成长,一方面,让家长清楚了解了自己的孩子在校情况,促进家校沟通,另一方面,也让学校收获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小学陶艺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陶艺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参与其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才智反应在他的手指尖上。有效实施陶艺教学,学生的手、耳、口、眼等多方面配合参与,让学生的智慧与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猜你喜欢

陶艺校本陶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