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
2019-11-26吕彩丹
吕彩丹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中心小学,浙江 温州 325115)
一、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现状
(一)注意力稳定性较差
通过为期四周的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大多数后进生的课堂注意力稳定性较差,听课时大部分时间处于“溜号”状态,难以长时间、比较稳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教室外的脚步声、马路上的汽车鸣笛上、操场上的嬉闹声等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
(二)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大脑的成熟,小学生的注意逐步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中、高年级小学生日常学习活动开始更多地依靠有意注意。但许多学生的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处于走神状态:不停地做小动作;与同桌交头接耳,打打闹闹;时而东张西望,时而眼神恍惚,游离于课堂之外……
(三)注意转移能力较弱
从一个状态进入到下一个状态叫做注意的转移,具体是指能及时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观察后发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能力也较弱,他不能及时从课间嬉笑的状态进入到上课状态。上课铃响后十分钟内,他们的注意力仍沉浸在课间所做的事情,难以迅速地进入到上课状态。
二、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因素
1.缺乏兴趣,动机不强。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感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活动也会随之变得愉快;反之,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动力就会降低,甚至厌学。
2.习惯不佳,容易分神。研究表明,上课坐姿不规范,会使学生肩胛肌和肩关节部位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疲劳,从而分散课堂注意力。小A上课的坐姿千姿百态,没有养成坐端正的好习惯,因此容易走神。不良的课堂行为习惯会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3.意志力弱,自制力差。一般来说,10—12岁的小学生注意力可集中25分钟,如果小学生缺乏一定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上课就容易出神,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低于以上标准。有些学生的学习意志力比较弱,他因为听不懂数学和英语的知识,就放弃学习数学和英语,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做其他事情。
(二)教师因素
1.期望不高,关注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行为。许多小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在老师面前好好表现,努力使自己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但如果老师对一个学生不抱期望,关注又很少,学生就会失去表现的动力和信心而自我放弃。
2.疏于课堂管理,管理方式不当。小学生的转移能力还在发展中,若教师不进行开课前的纪律整顿,学生的兴奋点始终停留在课间,就不能及时集中注意力跟随老师的脚步。课堂中教师对学生采取放纵态度,尤其对后面的学生不闻不问,缺乏对学生行为的监控和提醒,导致学生心理上放松,从而引起注意力不集中。
三、对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的建议
(一)学生方面
1.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的前提是他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因此小学生要善于发现所学知识的实用之处和乐趣所在,让自己乐于学习,喜欢课堂。
2.自我约束,克服陋习。良好的坐姿习惯、课堂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都有利于小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小学生需要自我约束,克服陋习,激励自己养成良好习惯。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克服坏习惯,培养稳定的注意力并非一夕之间就能完成,应该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及时改正,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注意力渐渐稳定起来。
(二)教师方面
1.给予期望,多加关注。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教师对学生有所期望,他们会更有动力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要给予每位学生恰当的期望,课堂上关注每位学生,当学生注意力有所分散时,及时给予提醒,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赢得学生喜爱。学生是否喜欢这门课程,有时候往往跟是否喜欢这门课程的任课老师有关。教师除了扮演老师这个角色,还可以适当以朋友的身份和小学生相处,跟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赢得喜爱,使他们喜欢上自己所教的课程,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课堂注意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3.教学形式多样化,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上课缺乏兴趣的学生当听到有趣的环节时也会受到吸引,提高注意力听讲,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设计每一节课,例如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与游戏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等,让每位学生都集中精神,乐于投入到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