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外结合,让初中生的阅读更有深度

2019-11-26刘胜利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

刘胜利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文博中学,贵州 铜仁 555100)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积极选择有教育价值、对自身能力提升有帮助的阅读材料,引导他们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逐步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水平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达到提升他们阅读能力的作用,进而发展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当下的初中生生活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他们的课余时间大部分都用来打游戏、浏览娱乐新闻、看一些搞笑视频、阅读电子小说等,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着阅读量少、缺乏良好的读书品味、阅读效率不高等现象。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引导策略,解决学生阅读难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结合的阅读方式,使得他们的阅读更加的有深度。

一、选择与教材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初中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而是应该在为学生讲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向学生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秉承着课内外统一性的原则,横向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实现课内外的强强联合,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效率。比如部编版七年级《济南的冬天》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老舍,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是如何描述济南冬天特点的,用心体会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美景。教师先为学生介绍作者老舍以及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作文,讲述他的生活环境和写下这篇文章时的背景资料,指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这篇课文,重点解释其中的字词句以及描写手法,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领会出作者昂扬乐观的生活态度,课程最后给学生出示一篇描写江南雪景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之后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的写作手法,再引导学生搜集描述景色的文章,掌握写景文章的思路,扩充学生的阅读范围,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还能吸收其他文章中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

每个初中生阅读的领域、习惯、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喜欢阅读小说,希望将来能成为小说家,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古诗词,希望将来成为写诗的人,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名著,只为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有些学生喜欢逐字逐句地读,有些学生则喜欢快读,有些学生喜欢阅读精彩的部分,要想提高他们阅读的深度,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并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逐步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找到不同的阅读乐趣,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定期为学生制定阅读的主题,让学生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背诵一定量的精彩文章,让学生利用晨读或者课余时间查找相关的文章并阅读,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每隔一段时间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的汇报活动,谈谈自己近段时间的阅读感悟,努力打造书香课堂。

三、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外,还应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质疑、分析等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主题的文章,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种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用不同的语言描绘出同样精彩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多样化的写作手法。教师还可以节选出优秀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整本作品的阅读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时要善于思考,明确阅读的目标,善于从文章中发现矛盾点,联系前后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将这种手法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与课堂所学结合起来,促进他们深入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增加他们阅读的深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又要给他们提供课外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通过课内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促使他们将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引导他们将课外所得运用到课堂学习中,促进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使学生学到更广阔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初中生课外阅读习惯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