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学与游戏活动的融合策略
2019-11-26玛莲
玛 莲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蒙古族寄宿制学校,内蒙古 赤峰 025450)
一、幼儿语言教学与游戏活动融合中出现的问题
(一)幼儿的语言游戏体验感不强
幼儿语言教学资源大都来自于园外的书籍或者网络,教师对游戏内容和形式的开发意识不是很强,过于依赖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得游戏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参与语言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幼儿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不是很强。
(二)语言游戏活动组织形式比较单一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语言游戏活动的组织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敢说、敢想、敢做的环境。但是目前幼儿语言游戏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是关注课堂内容教学,忽视幼儿生活已有知识经验这一重要因素,这将会使幼儿错失很多语言锻炼的机会。幼儿教师习惯于现如今一成不变的语言游戏组织形式,他们不追求语言的变化,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没有新鲜感,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幼儿教师语言游戏教学观念落后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他们在游戏活动理论层面的认识不是很深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他们游戏活动的组织积极性不是很高,甚至会出现排斥心理。教师语言游戏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他们仅仅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度,认为游戏不是语言教学的根本,因此,游戏组织形式也大都停留在吸引幼儿眼球层面上,缺少丰富的游戏内容。另外,教师只是将游戏作为一种形式,没能真正发挥游戏的教学作用,忽视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整个游戏的氛围不是很活跃,教学过程死气沉沉、不得要领,鲜少收获教学效果。
二、幼儿语言教学与游戏与游戏活动的融合策略
(一)创设有效的语言游戏教学情境
语言教学是否具有游戏性的判断标准是,教师能够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首先,活动材料的选用上,在开展游戏活动之间,教师应准备相应的道具、装饰、墙饰等来营造浓郁的游戏氛围,这样幼儿才能在具体化的场景中激发参与的兴趣。另外,还应注重精神层面氛围的营造,突出游戏的竞争性与合作性。教师应注重游戏精神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这是幼儿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幼儿教育的本质诉求。游戏精神体现了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增强幼儿的体验感,对于创造力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
(二)开发多种语言游戏教学资源
生活环境的多元化,要求幼儿教育在语言游戏教学中多渠道开发语言游戏教学资源,使得活动组织内容和形式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这样对其参与活动积极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能彰显语言活动的趣味性,提升幼儿语言教学质量。首先,幼儿教师要做到不拘泥于课本知识,注重生活素材的提炼,结合幼儿的已有语言经验,为幼儿创设多种形式的语言游戏活动,促使其语言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升。此外,幼儿教育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寻找语言游戏教学的契机,发现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点。例如,教师可以在语言活动设计中加入幼儿感兴趣的卡通角色和动画片中的形象,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其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对于教学形式而言,教师可以运用猜谜语、成语接龙、正反话等形式,使得语言游戏活动更具趣味性,使幼儿充分感受语言的妙趣横生和语义组合的奇妙,体会语言的无限魅力。
(三)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
科学、高效组织游戏教学活动是幼儿教学的必备素养,因此幼儿教师应增强自身对游戏教学的认识,主动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幼儿游戏活动组织更加科学化。幼儿园也要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培训,让他们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其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用最扎实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教学影响力。具体来讲,教师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原则,教师要始终牢记幼儿才是参与活动的主体,他们才是知识和能力的收获者,应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具体学习需求设计游戏,从而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是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开放性是指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我施展和表现的空间,不要让幼儿感到约束感,这样他们最大化地挖掘自身的语言学习潜能,达到教学性与游戏性的有机结合。
三、结束语
总之,幼儿阶段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应意识到语言能力培养对幼儿综合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语言游戏活动的组织效率,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