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及影响因素探析
2019-11-26张颉
张 颉
(浙江省杭州市四季青小学,浙江 杭州 310016)
引言:情绪指的是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而呈现出来的一些列主观认知,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的行为动机。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从而使其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实验研究表明正面的情绪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反之亦然,因此加强对小学生情绪调借策略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主要方式
小学生由于受到其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在面对情绪时所采用的情绪调节方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其表现特征主要受到了年龄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由外在策略转变为内部自我调节策略。从具体上来讲当前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寻求社会支持。这种情绪调节策略主要指的是小学生在面临负面情绪时,往往会向其照看人、家长或者玩伴来寻求支持,而其所选的对象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自我安慰。此种情绪调节策略其主要表现为当小学生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时,通过采用语言或者肢体动作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调节。如:咬手指、自我语言暗示等。
(3)回避。在面对一些负面情绪时小学生有时也会选择一些消极不作为的方式方法来回避其所面临的的问题,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主要是受到了小学生生理年龄特点的影响,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当其在面临一些问题时无法解决只好选择回避。
(4)发泄。发泄情绪调节策略主要指小学生采用破坏性或者伤害性的行为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如:摔东西、辱骂殴打他人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这种情绪调节策略进行引导,如可以选择激烈的体育运动的方式将心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避免伤害他人。
(5)替代策略。其主要指的是小学生在面对一些无法直接解决的负面情绪时,往往采用一些其他的活动来转移自身的注意力,以此减少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如:玩游戏、唱歌、跳舞等。
(6)问题解决。这种情绪调节策略主要指的是小学生通过采用一些方法来解决其所面临的的问题,进而使其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
总之,当小学生在面临负面情绪困扰时无论其采用何种情绪调节方法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为其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然而回避、发泄、替代这三方面的调节策略,从应对性质方面来讲较为消极,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进而使这三种情绪调节方式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进而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提升其学习成绩。
二、影响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主要因素
想要更好的运用情绪调节策略并使其为小学生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小学生人格特质与气质方面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的人格特质以及气质对其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生不同的人格特质决定了其在面对事物的看法与反应,例如性格比较外向的小学生其内心相对而言较为豁达,对此其在生活以及学习中很难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而神经过敏的小学生往往容易受到现实生活以及学习中周围各种事物以及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其往往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另外负面情绪调节恢复较快的小学生,其往往能够快速的从负面情绪的阴影中走出来,反之亦然。第二,在面对同一负面情绪影响时拥有不同人格特质的小学生所采用的的应对方式与方法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正如上文中所讲,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方式与方法分为积极作为和消极不作为两种类型,性格活泼开朗的小学生在消极情绪面前往往会选择积极作为的情绪调节策略,主动去思考并解决其所面对问题,而神经敏感的小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其往往会选择消极不作为的方式。
(二)小学生社会认知水平方面的影响因素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并未能够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与阅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认知水平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在面对一些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时不知道应当如何如解决,从而产生了不同方式的应对措施,进而导致了小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上的差异化。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社会认知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以此其在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上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如小学生逐渐意识到宣泄、回避、替代这种消极的方式根本无法解决其实质性问题,从而使他们逐渐倾向于选择其他积极情绪调节策略。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自身人格特质与气质方面以及社会认知水平方面的影响,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注重观察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因地制宜积极引导,从而使其选择有效地情绪调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