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2019-11-26张桦楠
张桦楠
(甘肃省景泰县漫水滩乡双树小学,甘肃 白银 730400)
语文科目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阅读文章、理解语句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任课教师积极进行引导,融入新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灵活掌握一些表现手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断提升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爱上阅读。
一、提倡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夯实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准确认识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使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十六课《海的女儿》时,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倾心与酷爱,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使学生对小美人鱼的故事更加感兴趣,继而推进课程进度,形成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可以将《安徒生童话》中的其他篇目作为延伸阅读,让学生对比《长发公主》、《冰雪女皇》、《野天鹅》、《拇指姑娘》等经典篇目的主人公,从中分析人物角色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实现教材学习效果的提升,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强的兴趣,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欲望。
二、关注重点词汇和语句,提升阅读水平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词汇和语句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为了提高课堂利用效率,任课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置课程环节,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汇和语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观潮》这篇文章时,任课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点名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再运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和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与壮阔,并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词语和句子,再思考这些词汇和语句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怎样的特点?学生在阅读过后很快就能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景象的词汇和句子,这样学生便能更快、更准确地掌握“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壮丽的景观所陶醉,同时也能积累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利于后续的写作训练。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语句,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阅读效果,也能够为写作练习提供素材,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重视家校互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还不够强,常常被贴上“贪玩”、“活泼好动”的标签,在电子产品不断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大环境下,如何将学生从电子游戏和视频软件中解脱出来,将阅读引入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问题。与报纸、杂志、电视节目、新闻广播有所不同,阅读书籍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句写作与表达功能,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在阅读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重视家校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的课下活动变得更加充实且有意义。
要实现有效的家校互动,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形式让家长认识到提高阅读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教学工作,为学生购买推荐阅读的书目,并定期举行“家庭读书会”,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学校的“共读一册书”等活动,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打造“书香家庭”,并为班级的读书交流会、建设图书角等活动贡献一份力量。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不能依靠任课教师的单方面努力,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家校互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而共同努力。
总结词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语文学科基础知识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齐心协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不断开阔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让阅读之花结出美好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