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与悦读
——探析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2019-11-26覃永胜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名家课外课外阅读

覃永胜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平福乡中心校,广西 梧州 543316 )

语文阅读也是语文学科学习形式的一种体现,而对于“学习”,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先生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学习和“乐知”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进年来农村学校随着多媒体、电子白板和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选择的可能性多了些。这为打造趣味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此,展开了以下几点阅读教学的探讨。

一、结合名家朗读教学录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朗读,主要以口、脑结合的方式进行,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口语声音信息,在感染自身的同时,更可以熏陶到周围聆听的人。一般来说,发声式朗读多半是在学生认字、识词、读书背诵的时候使用,也或者可以用于教师想要去深入了解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朗读而实施教学,其意义在于检验。朗读中一面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一面变化音调、语速、气息等,使得朗读富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学性,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录音机、复读机和多媒体等方式,播放名家朗诵的课文片段给学生听,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汉语发音,让学生知晓如何停顿,如何让自己的朗读更加富有情感魅力,如此,一节生动而有趣的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堂就得以创建了。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示儿》这首诗时,我们就可以先以诗人陆游的创作背景作为情绪的铺垫,告诉学生诗人陆游一生郁郁不得志,报国无门的苦闷,另外,还有诗人虽然远在乡村,但是依旧心系天下,心怀家国的伟大情怀。之后,我们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名家诵读音频信息,结合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聆听,让学生尝试模仿,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志向,激发学生朗读学习兴趣。

二、结合课外材料实施默读,锻炼学生阅读速度

阅读要辩证的读,更要广阔的读。单一的将视野限制在一个领域,那么思维、见识势必会狭窄,也不利于个人学习兴趣和个性的发展。所以,笔者非常提倡教师以默读为基础,结合多元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学生实施阅读教学启发,如此,其一,可以拓展农村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其和城市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缩短教育的差距,其二,更可以激发农村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锻炼他们的综合辨别信息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其三,结合课外阅读材料,还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其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娱乐身心,更学会如何快速定义文本含义,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在指导学生默读课外文本材料《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时候,笔者观察到有的学生习惯用手指或者铅笔一边读,一边指到相应的位置,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默读习惯,因为,此时人们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全文的含义上,而是将注意力分散在了几个认为是“重点”的词汇上,如此,导致对文章的理解无法形成连贯的整体,也延缓了阅读的速度。之后,询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竟然得到的答案是“回忆小时候吃面的味道!”,而有的学生则是又快又准的回答了本题目的结果。之后,这些同学知晓这个习惯不好,于是下定决心去改掉。

三、结合信息化教学技术,丰富学生的阅读感知

如今便利快捷的信息教学技术,已经进入了很多农村学校,它们在带给学生丰富的视听享受同时,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深化文本材料中的意境美,从而达到触景生情,丰富学生阅读感知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将相和》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在课前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以flash动画的方式播放给学生,感受人物对话的语气,领略蔺相如宽广的胸襟和气度,感受廉颇为将者威严的气场,以及最终两个人握手言和,互为刎颈之交的和谐、融洽氛围,更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的人生道理。

综上所述,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学识渊博,做任何事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做到运筹帷幄,了然于胸。而想要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自然离不开阅读,为了让机械阅读向趣味、高效悦读转变,本文提出了一些可供尝试的方法,如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融合、实施名家朗读启发、结合课外材料提升阅读速度等方法,另外,还可辅之以设计趣味阅读心得交流会、撰写读书笔记等策略,也可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这些系统而有效的策略,都亟待我们作进一步的完善。

猜你喜欢

名家课外课外阅读
名家
小满课外班
名家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