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
2019-11-26陈飞红
陈飞红
(浙江省丽水市外国语实验学校,浙江 丽水 323000)
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最广泛的学科,语文的内容多样,教学手段和方式最灵活,同时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但是受到升学等压力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本身充满魅力的课程变成了枯燥、无趣的技术技艺学习、应试训练。这与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相冲突,必须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打造充满魅力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提高教师对活力课堂的热情
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是保证课堂活力的基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的重要体现。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保持对课堂教学的热情和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保证课堂活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和教学的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如果教师都缺乏教学的热情,那么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趣味。
保持课堂教学的热情即用饱满的精神开展教学,提高精神的亢奋状态,充满激情的去传播知识,将情感赋予在课堂上,通过交流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不同情感,促进学生性格特征的完善。
二、开放思想
教师应该促进课堂改革教学的发展和完善,转变自身教学思想,做到与时俱进。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要想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语文,并且具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基础,同时具有较深的文化修养。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将文化魅力传播给学生,感染学生。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语文教育教学的开展依赖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包括与老师的和谐关系在内。紧张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的趣味和积极性,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培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爱语文,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姓名,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同时在课下时间与学生多做交流,熟悉并掌握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在课堂中多表扬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其次,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充满信心。充分肯定学生,促进、鼓励激励每个学生,平时的课堂活动中,多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课堂上三分钟演讲,举办辩论会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最后,尊重学生,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兴趣,在智力发展以及个体素质方面均有不同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个个建立差异性教学原则,给没给学生以尊重,不因为成绩好坏而区别对待每个学生,言传身教,并将尊重他人的这一品德传递给其他学生。
四、将生活和语文联系起来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语文知识的外延即生活。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实现将课文知识向生活实际的迁移。让学生在文章对话中,想象社会复杂多彩的生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筛选出与生活知识信息接近的知识并逐渐引申到生活中。比如在学习《说家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画笔,就家乡的人和事进行描述,还可以用相机,拍下家乡的风景,记录乡土人情。最后将这些素材带回教室,整理成一片文章。将语文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让学生充满感情的完成文章写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灵活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环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根据学生发展和学习特点,设计好教学方案。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目标太大会让学生没有信心,目标太小,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初中语文所涉及到的内容多而广,教师如果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是难以适应所有教学内容的。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内容的深浅。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给学生以具体的感知。比如在学习《石拱桥》时,教师可以展示中国石拱桥相关的录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拱桥建筑的设计之美。
总而言之,语文教育教学课程的活力和魅力是保持学生语文学习趣味的重要指标,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素质,设计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案,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趣味,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