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
2019-11-26喻文平
喻文平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天马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四川 资阳 64235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应当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学习目标,在有限课堂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课堂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以问题为中介进行正常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出的一系列的问题,科学地处理好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等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与化解难点,开启思维能力。
一、引入活动提问的情景创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课时,教师通常都要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一般说来,一个导入至少需要完成下列四个任务中的一个: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建立联系和组织指引。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不妨在前一堂课后向学生布置让他们任意画几个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画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上课时,先让学生考老师,只要说出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就一定能够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都想难倒老师。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于是借机导入新课。这是一个用活动、用问题引入的例子,圆满的完成了导入的四个任务。教师先用学生活动的模式让学生考教师,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考不倒的经历中激发起学生也要学会的强烈动机;教师的引入既建立在前一课后作业的基础上,又完全紧扣新知识,加强了新知识之间、知识与引入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的点题指引学生三角形内角和是有规律可循的,揭示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问题式导入的关键在于创设精彩的问题情境,它既是吸引学生又能够与新知识密切联系。除了以游戏、实验和观察等活动产生悬念和问题的引入方式外,还有一种主要的方式就是教师的讲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况下,才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激发兴趣是课堂提问的第一要素,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问导向应趋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建构
好的课堂提问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思考,并使知识点逐步渗透到问题中。而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提问效果,首先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当问答题目的设计。所谓“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针对性强,和而言之即是所提的问题必须紧扣主题,以点带面,适时适度地突出重点、难点,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如在讲分类讨论的必要性时,可举例:“一个长方形,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个别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也有的学生发现只有四个角。老师:“你们的回答不全面,综合起来还是不全面,再想一想。”这时同学们都感到茫然,老师需引导大家画图动手操作看看,原来他们每个人都只回答对了一部分,于是由惊讶转而欣喜,理解了讨论的必要性。
三、运用铺垫性提问降低难度进行提问
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并给学生解决问题指出方向,并且能进一步降低思维难度,可以铺垫性地提问道出转化的途径或指向.如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可先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当提出梯形中位线定理后再问:“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中能得到什么启迪?”如此一来,怎样引辅助浅的难点就很容易被突破.在提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后即可问:“梯形的中位线又有什么性质呢?”问题就象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学生急于探究奥秘的好奇和好胜心理的波动。问题也同时隐含着与三角形中位线的类比,引起联想或猜测,一方面与底边有关,另一方面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这类问题如放开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研究,课堂将呈现勃勃生机的现象。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稍微延长时,课堂就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作出更多以证据为基础的证明,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增强。
言而总之,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把学生单纯的视为被提问的对象;而应视为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精心设问,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教材、教师与学生有效融合的主渠道。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给数学课堂增添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