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病学专业护士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11-26苏昕于淼欣李靖
苏昕,于淼欣,李靖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临床护理人员中发生率较高[1-4]。持续的焦虑不仅会影响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降低护理工作质量。由于脑血管病具有发病急、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血管神经病学专业护士承受着较高的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本研究对血管神经病学专业护士的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4月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92名血管神经病学专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在职注册护士;②工作年限1年以上;③知情同意。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婚姻、文化程度、职称、月均收入等。
1.2.2 性格测试 对受试者进行支配性、影响性、稳健性及服从性(dominance,influence,steadiness,compliance,DISC)性格测评量表评定。DISC量表由40道问题组成,将性格类型分为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和平型,具有两种性格的为双重性格。
1.2.3 焦虑评定量表 采用焦虑心理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受试者焦虑情绪。SAS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以是否焦虑为因变量,可能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OR和95%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参加调查的292名血管神经病学专业护士,年龄21~55岁,平均33.1±8.0岁,其中男性4人(1.37%);未婚119人(43.75%),已婚147人(54.04%),离异6人(2.08%),20人此项数据缺失;文化程度主要以本科及以上为主,182人(62.98%);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护士和初级护师共253人(86.64%);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180人(68.70%),30人此项数据缺失。
2.2 血管神经病学专业护士焦虑水平现状 受试者SAS得分为26~81分,平均46.5±10.0分;93人存在焦虑(31.85%),其中轻度焦虑65人(22.26%),中度焦虑19人(6.51%),重度焦虑9人(3.08%)。不同分层的护士SAS得分情况见表1。
2.3 血管神经病学专业护士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由于个别一般资料的样本量较少,在对焦虑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将文化程度、职称、月均收入的选项进行了合并。文化程度合并为“大专及以下”“本科及以上”;职称合并为“初级”“中级及以上”;月均收入合并为“8000元及以下”“8000元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增加和完美型人格是焦虑的危险因素(表2)。
表1 血管神经病学专业护士SAS得分情况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血管神经病学专业护士焦虑的发生率较高,处于中重度焦虑的人数占9.59%,这与科室工作特点不无关系,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急、危、重,且复杂多变,伴发症和合并症较多,护理风险及难度大。本研究中的护士群体属于三甲综合医院,血管神经病学专业为医院重点科室,护理技术、护理业务均处于该领域的前沿水平,患者就医期待值高;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素养,护士在节假日及休息时间也要进行业务学习、参加继续教育,承受较大压力。
表2 焦虑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本研究中,焦虑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高年资护士比低年资护士更容易产生焦虑。这可能与高年资护士家庭负担相对较多、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有关。有研究者对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年资护士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更重,压力更大;其次,工作中对高年资护士也有更高的要求和责任,除了临床护理,还更多地参与了管理、科研、带教工作;另外,随着护理工作和夜间值班时间的增加,出现睡眠质量差、腰膝关节疾病的情况也逐渐增加,上述原因均可能导致高年资护士的焦虑情绪[5]。
焦虑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性格特征,完美型性格的护士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性格对人的行为举止有重要影响,完美型性格的人对待工作严肃认真、追求秩序和整洁,但往往会因为过于在意细节,容易出现自我怀疑和自信心低落等负面情绪而导致焦虑。
相关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和心理资本与焦虑负相关,组织支持感与努力回报比率也是影响心理资本的外部因素[6]。因此,建议推行“因人制宜”的人性化管理方式,一是加强对高年资护士职业生涯的关注,尤其是40岁以上的护士,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引导和发挥好高年资护士的特点和优势。二是重视护士本身的性格特点,激发每个人性格中的积极力量。开展心理健康管理、激发和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有效减少护士焦虑情绪,提升主观幸福感[7-8]。对性格偏内向,尤其是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护士,要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和支持,多沟通、多鼓励,创建良好的组织支持,提高护士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和积极应对能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由于本研究是单中心、小样本量的调查,可能存在抽样偏差。今后的研究中可考虑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进行多中心研究,并纳入更多的项目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