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2019-11-26陈夕邳州市向阳小学
陈夕 邳州市向阳小学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小学体育课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新的教育形势下,这种情况正逐渐得到改善。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及体会,就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一、合理增进教学革新,提高效率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形式单一,缺乏系统的教学过程,很多时候只是在简单热身之后进行枯燥的重复训练甚至自由活动,而且除去上课后的热身运动和下课前的放松运动,真正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这就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新课标理念的教学的分析,这是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彰显,以至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教学的革新就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具体来说,教师要善于寻求合理而有效的方法手段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较高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长此以往,也就使得学生“爱上”体育课,并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进步动力。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需要传统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科学合理创新和充实,要以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体育技能、获得身心健康发展为基本着眼点和最终目标。其次则要注意教学方式的改进和优化,基本的原则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并把控好课堂进程,使学生切实参与进课堂活动中去,在获得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舒畅心胸,释放学习压力。
二、适当引入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新课程推崇的重要理念,在小学体育课中引入游戏教学,首先涉及到一个游戏选择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游戏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游戏形式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与教授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也就顺其自然地得到良好锻炼。例如,为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意志皮质,各种形式的跑步是体育课中的重要项目,但若按照传统模式,让学生单纯而机械地去进行重复训练,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甚至是厌倦和恐惧,尤其要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往往都比较娇生惯养,大量重复性的训练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以至于不仅达不到应有的训练效果,还有可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的是追逐游戏、越野跑、接力跑竞赛等趣味性较强的运动形式,以训练学生中长跑技能,这样寓教于乐,就容易产生良好效果。再比如身体素质训练,笔者通常采取动作难度小而负荷相对较大,其具有游戏性质的运动方式来代替传统的程式化训练,如“蛙跳接力”“双人蹲跳”等游戏形式,可有效提升练习者的腿部力量;“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等游戏形式,对于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则有显著功效。总之,教师要针对训练目的和具体目标,采取恰当的游戏形式,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并合理安排运动量,实践证明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三、课前做好防范工作,消除隐患
对于小学体育而言,规避与应对安全问题很关键的一方面是预防,即防患于未然,将安全问题消除在发生之前。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通过防微杜渐消除隐患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普遍安全意识不够,又比较自由而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每次课前都要全面细致地做好防范工作,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要进行体育活动,保持正常而良好的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教师应在课前与体育委员、值日组长等相关人员细加沟通从而全面了解,哪些学生需要减少活动量,哪些学生应当见习,对这些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据此展开教学活动。其次确保场地和运动器材的安全度。体育活动多数在户外进行,场地和运动器材的安全度自然十分重要。每次课前,教师应全面而细致此检查课上所需的场地和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说冬季雨雪天气后,一定要检查是否适合学生正常使用。再次,学生的鞋服也是需要注意的方面,课前教师要检查学生所穿的衣服和鞋子是否适合运动,虽然一般情况下,体育课前学生会在教师的提示或强调换上适合于运动的鞋服,但不排除有些学生忘记或是故意展现“个性”而不遵师嘱。总之,只有全面细致地做好防范工作,才能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综上,本文简要探讨了小学体育课堂的三点有效性教学策略,即合理增进教学革新,提高效率;适当引入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课前做好防范工作,消除隐患。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