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以武汉高校为例

2019-11-26史庆玲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普及素养大学生

史庆玲

大学生乃国家之希望,民族之未来。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大学生不仅要不断提高文化科学素养,更需要增强自身健康素养。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健康教育俨然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2017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以“全方位、多途径、多形式开展高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1]然而,当前大学生的健康素养不容乐观,尤其是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薄弱和能力缺乏,使其大学生在体育活动或日常生活中面对骨折、晕厥、猝死等意外事故发生之时,因“无知”或“无能”而错过了最佳急救时间。研究表明:“向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可以使心脏病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可以把猝死对生命的威胁减低到最低限度。”[2]大学生是意外伤害事故多发群体,大力推广和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是提升大学生防护意识和急救能力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亦是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必要要求。希冀本文的探讨能为高校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普及略尽绵薄之力。

1 高校大学生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现状

1.1 大学生掌握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能力情况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并非是一个“新话题”。尤其是诸多伤害和意外事故频频见报,已然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年轻好动,但防预伤病的意识不强,造成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诸如骨折、拉伤意外事故时常发生。[3]调查发现,有54%的大学生坦言自己有遇到过需要急救的情况。但遗憾的是,大学生的安全防护与急救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有13.5%的学生不具有任何一项安全防护与急救能力,能够进行心肺复苏的比率仅占23.4%。可想而知,囿于缺乏该项能力,大学生在面临生命危险之际,极有可能置身于束手无策的困境之中,而错过了最佳急救黄金时间,即最初的4-6分钟。需指明的是,不具备该项急救能力的非医学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较多。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对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掌握与其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关系。

1.2 大学生对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获取途径

尽管,当前有较多大学生缺乏安全防护与急救能力,但对该领域的知识也并非一无所知。大学生对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获取途径最主要的还是来源于网络,所占比率为76.7%。仅次于第二的媒体传播获取方式是电视广播,相较而言,此种途径在年轻的大学生群体中受众较少。而通过书籍、报刊或学校组织的讲座、报告的途径来获取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更是少之又少,比率仅为10%左右。究其因,一方面在于大学生的主动学习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学校对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宣传有待加强。总之,作为知识传播主要场域的学校,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亦是重中之重,加强防护与急救知识的宣传既是应然选择也是必然要求。

1.3 大学对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课程或培训的开展现状

在高校推广和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有效之策便是开设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或组织培训学习。虽然国家倡导要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健康防护意识。但目前很多高校,尤其是非体育专业的院系仍未开设该门课程,比率高达65%。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此门课程也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仍有相当一部分体育专业学生还未接触过该课程。不难想象,因课程设置导致大学生的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能力欠缺,无疑乃因果之必然。而要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与急救能力,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责无旁贷。

1.4 大学生对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认知

了解学生对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认知态度和学习意向是普及的前提。调查表明,高校大学生对于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认知度较高,其中有40.7%的人认为大学非常有必要开设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课程或培训,另有43.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仅有5.2%的学生持否定意愿。从学生呈现出的主观认知态度而言,如果在高校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课程或培训,此举无疑是基于学生的需要,亦将获得学生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2 高校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必要性

2.1 开展健康教育的题中之义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以学生为本,那么学生的教育则是以健康为基。2015年发布的国民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我国7-19岁年龄段的学生体质状态不容乐观,其中大学生的体质呈现出严重的下滑趋势。[4]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出炉,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大学生健康状况无疑不令人堪忧。为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的《纲要》明确指出,高校健康教育内容必须涵盖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五个方面。[1]显然,防护与急救知识上升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已成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点。在高校进行推广和普及无疑将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安全防护意识,提高效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

2.2 适应社会变化的现实之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可谓乃翻天覆地之变。不可否认,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已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对人们健康状况带来不良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在体质测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耐力测试的中常有学生退出或晕厥的现象,甚至有猝死的意外事故发生。原因在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此外,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知识和能力。如果大学生具备相关的急救技能,那么当意外事故发生之际,无论是作为当事人还是旁观者可即刻采取急救措施,以避免意外事故恶化而危及生命。此外,现在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愈来愈大,各种常见急症的发生亦需要加以预防。大学生承担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重任,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是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势。

2.3 实现健康中国的时代之举

健康中国乃新时代中国梦的伟大战略,是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2016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明确指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要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并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5]然而,当前我国国民健康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由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国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11.58%,其中安全与急救素养仅为46%。[6]可想而知,我国有接近一半的国民缺乏安全与急救的知识和技能,其中不乏包括众多高校的莘莘学子。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健康,青年健康则中国更健康。可以说,离开青年人的健康,中国的健康之路将丧失生机与活力。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作为健康科学知识的重要一隅,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必备条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下健康科学知识的普及以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指导之下,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推广亦将助力于健康中国的实现。

3 高校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可行性

3.1 学生对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普及的认同基础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强调学校的教育应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普及的前提是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本质而言是学生高度认同感的体现。当前,高校大学生对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认同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于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意愿。调查发现有23.5%的大学生表示对防护与急救知识有非常强烈的兴趣感,另有41.9%的大学生比较感兴趣。而高校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的普及离不开学生这一重要载体,就某种意义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知识普及的助推器。二是大学生对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如上所析,有74.3%大学生认为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有其重要性。说明在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知识已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肯定与支持,可谓其共识。总之,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普及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回归学生健康教育发展需要,必将得到学生乃至社会的大力支持。

3.2 高校对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普及的资源整合

面对广大学生,学校无疑是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普及的主场。而如何有效的发挥主场优势、整合学校各方资源则是关键所在。首先,从学校的物质条件来看,现在大学已普遍设有校园广播和宣传栏,以及时推送学校重要信息和新闻事件,可以说是文化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其次,从学校师资基础来看,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科体系日臻完善,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的专业教师主要在体育学院或医学院,他们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高校推广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最后,从大学课程设置来看,我国高校的课程主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根据专业的不同,高校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开设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的课程,以期逐步推广普及。

3.3 国家对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普及的政策支持

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为高校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提供了间接支持和直接支持。首先,在间接性政策法规支持方面,近年来从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健康问题,着墨及较多,凸显的是国家对学生健康教育的关切,其中鲜明的指出要加大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其次,在直接性政策法规的支持方面,早在1993年《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中就要求大学应掌握必要的防病知识和急救知识。进入新时代,教育部再次针对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发布重要指导性文件,《纲要》中将疾病防预、安全应急等五个方面作为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毋庸违言,无论是间接性政策法规还是直接性的政策法规,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已然成为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正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指引之下,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必将在高校得以推广和普及。

结束语

在高校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既是一种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以健康教育为抓手无疑是提高大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急救处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的伟大战略背景下,实施健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必然途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场,普及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知识应整合学校资源,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大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普及素养大学生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