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体验式教学法探究
2019-11-26张洁
张 洁
(安徽省淮南市高新区洞山中学泉山湖校区 安徽 淮南 232000)
在小学阶段,语文一直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认知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学习汉语知识、了解我国语言文化的主要途径。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将考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讲解以及学生对重点诗文的背诵上,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刻板生硬的,难以灵活地进行运用,也无法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获得思想水平上的提升。对此,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将情境体验式教学应用到课堂中去,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外界环境,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对象,诱发和利用学生的认识潜能,构建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1.构建阅读场景
在小学生来说,情感上更加感性,所以体验式阅读模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投入程度,可以通过构建阅读场景达到目的。教师在场景塑造中,一方面为应用硬件设备对整个课堂气氛进行架构,另一方面为让在授课过程中全面融入情感。例如在人教版教材中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当前网络上存在一些圆明园的复原图,并存在一些视频资料,教师在阅读场景构建中,可以先向学生播放这些内容,在完成后,让学生说出对这些景观和事物的感想。在学生说出自身想法后,再播放当前的圆明园现状资料,这种对比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程度,实现了硬件上的阅读场景构建。在后续的教师中,教师可以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朗读,教师要投入情感,尤其是对于“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教师在该过程中要体现出惋惜、悲切等情感,为学生的情感投入奠定基础,也为整个教学过程夯实基础。
2.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事实上,上文中的教学方法存在教师思想禁锢的影子,对于学生的独立阅读过程较为不利,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独立阅读,并对作者的情感、思想进行分析和探究,为了降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思想的禁锢性,教师需要提高学生阅读量,本文提出的思想为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扩展阅读教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时,注重学生对所阅读文章的文本语言进行细细品读,在对文本语言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与把握之后,才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读懂作者隐藏在文章背后的感情色彩。例如教师可选择的阅读材料包括《哭泣的圆明园》《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绝唱》等,教师在分发了材料后,并不在材料后设置问题,这些阅读材料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后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难度,教师在分配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对材料的配置方式进行确定,另外對于古诗词和古文类文章,学生通常理解更为困难,在提高学生阅读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放宽扩展文章与教材内容的衔接程度,甚至完全不进行衔接,但是要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方式进行材料投放,基础阶段为夯实学生的基础,文章要短小精悍,中期为扩大文章篇幅,此时让学生了解意思即可,最后为让学生进行情感分析。
3.加强师生互动与相互评价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体验。再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体验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有效的引导与帮助,在教师的积极作用下,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收获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喜欢上语文阅读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教师组织体验式阅读教学时,就需要重视对积极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在宽松自在的环境中敢于进行自我体验的表达,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进行启发性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对文章阅读活动进行总结与提高。评价在学生阅读活动中,能够对学生的体验和收获发挥积极的升华作用,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由于个体差异所得到的情感体验也都是各不相同的,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教师与学生、学生和文章作者之间,通过对这种差异的沟通和思考,是实现学生内心世界升华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对重视评价环节的开展,让彼此进行互评,敢于提出质疑的同时也乐于接受反馈,教师需做好总结工作。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将体验式教学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