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渊明《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2019-11-26郭颖华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诗眼许仙陶渊明

郭颖华

教学目标:1.了解诗眼、物我两忘的中国传统诗歌美学概念;2.学会判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诗歌;3.把握诗歌及其他类型文学作品的评价最高标准是“真”(即“物我两忘”的境界)。

教学重难点:“物我两忘”的审美概念与判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寻一位诗人

中华古典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进入古代诗歌的奇妙世界!

活动一

1.寻找心中的诗人

提问:说说你喜欢的诗人是谁,如果能吟诵一句你印象最深的诗句就更妙了。请用“我最喜欢的诗,他的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________”的句式说话。(设计意图:通过简单回顾古代诗人及其经典名句,营造古诗氛围;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吟诵名句,激发学习兴趣。)活动二

2.寻找中国第一大诗人

提问:中国排名前几位的古代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陆游、陶渊明、曹操、李商隐等,请你猜猜这中间世公认排名第一的诗人,是无争议的第一人哦!(展出问卷星二维码,让学生扫码投票)

预设: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李白与杜甫,教师揭晓答案——“陶笑。渊明”。

(设计意图:用扫问卷星二维码的方式让学生投票,比用课堂举手的方式更高效,且大大提高学生投票参与度,解决了堂上很多学生不愿意举手表达立场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大跌眼镜的答案,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索答案的热情。)

二.整体感悟:寻一段味道

为什么陶渊明能排在“古代诗人榜”的榜首呢?让我们从他的经典作品《饮酒(其五)》中去寻找答案。

活动三

1.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味道。

提问:如果用一两道菜品来形容这首诗,你觉得会是哪道菜?(教师PPT上展示菜品选项,学生可从选项中选择,也可以另外说菜品。)

预设:陶渊明这首诗像是清淡口味的菜品,比如清蒸豆腐,水煮白菜。虽淡,但却不是淡而无味,是淡中有原味。有点像广东人对白切鸡的最高评价是——“这鸡有鸡味!”

(设计意图:让中职学生说出“冲淡”“恬淡”等表示诗味的词是有困难的,即便少数能说出,也未必是真正“品”到了诗味。本环节运用类似“通感”的手段,让学生用菜品比喻陶诗,直观生动,由浅入深。)

2.诗人简介

陶诗为什么这么清淡呢?可能因为太穷了,吃得很寡淡,所以诗歌也变得“淡”了——开个玩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过上了清贫自由的日子。陶诗的“淡”实则为其向往田园生活,厌恶官场逐利的高洁人格的表现。

三.品读诗歌:寻一只诗眼

1.结合课下注释和译文,自由练习朗诵。

提问:在了解诗歌大意和自由朗诵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里才是“诗眼”?(诗眼: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明确:“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或“真”。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诗眼的概念,摸索寻找诗眼的方法。)

活动四

2.“真”在何处?

(1)头脑风暴:用“真”字组词

预设:真人、天真、真实、真相、真理、真味、真真假假、真诚、真命天子、返璞归真……

(2)从同学所组的词中选适合的词来形容《饮酒(其五)》。

预设:真实、真诚、真心、天真、真味、返璞归真等

(3)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很“真实/真诚/真心/天真/真味/返璞归真”?

预设:“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没有夸张、比喻的手法,没有渲染、铺陈,也没有细节刻画,就是平淡地说他看见的事物。

(设计意图:“真”是一个比较难的概念,让学生组织语言去解释,难度相对较大,容易让课堂“冷场”。因此笔者在此处转换方式,先用头脑风暴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组词抢答,让课堂热起来,再让学生从中选择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本诗歌,最后再去找诗中匹配这些词语的句子。从“字”到“词”再到“句”,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真”从何来?

点拨:“真”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最高标准,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崇尚“真”。带有“真”字的形容词基本都是褒义词;我们从“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这种极端的言论也可以看“真”的可贵。

那真从何来?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本诗高度评价,认为这首诗是有“无我之境”的绝妙好诗。“真”就从“无我之境”而来。无我之境就是“物我两忘”,意思是没有了我,我和物已经融为一体,不是我观物,而是物观物。

四.向诗歌更深处漫溯:寻一串“我”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说这首诗“无我”,请同学们找找看,诗中到底有没有“我”。

活动五

1.找找看,哪句话前面可以加主语“我”?

预设:我结庐在人境、我心远地自偏、我采菊东篱下、我悠然见南山、我欲辨已忘言

2.思考:明明就有很多“我”,为什么说是“无我之境”(物我两忘)?王国维先生是不是搞错了?

预设1:可能是搞错了。

预设2:可能这个“我”不是指我这个具体的人吧。

(设计意图:“物我两忘”“无我之境”是诗学概念,笔者通过加主语“我”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物我两忘”“无我之境”中的“我”

不是指“我”这个“人”的概念。)

3.无我之境,物我两忘

点拨:“唯美之为物,不与吾人之利害相关系,而吾人观美时,亦不知有一已之利害,何则?美之对象,非特别之物,而此物之种类之形式;又观之之我,非特别之我,而纯粹无欲之我也。夫空间时间,既为吾人直观之形式;物之现于空间皆并立,现于时间者皆相续,故现于空间时间者,皆特别之物也。既视为赞别之物矣,则此物与我利害之关系,欲其不生于心,不可得也。若不视此物为与我有利害之关系,而但观其物,则此物已非特别之物,而代表其物之全种。”(王国维)

看事物带着“功利”“欲望”的眼光,就是“有我之境”。不带着个人的“利害”关系的思考的“我”,就是一个无欲的纯粹的“我”,用这样纯粹的“我”来关照事物,“我”就好像是镜子,因此就可以看见与还原事物最本真的状态,看见与还原事物的“真美”。

活动六

4.判断哪个是“有我之境”,哪个是“物我两忘”?

(1)看偶像:鹿晗、孟美岐和赵丽颖,其中有你喜欢的吗?

预设:学生有表示是其粉丝的,也有批评其缺点的。

(2)看图片:古青铜器与仿古宝剑。更喜欢哪个?

预设:学生更喜欢值钱的股东。

(3)看视频:《青蛇》许仙初遇白娘子片段。两人中谁是“有我”,谁是“无我”?

预设:白素贞认为许仙老实好相处,是从自身利害考虑,这便是“有我”;许仙上船无意撞见白素贞,事前没有利害的思考,纯粹地被美所吸引,这便是“无我”。

(4)看诗文:“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预设:带着自己伤春悲秋等的情感去观物就是“有我”,纯粹写出了自然之纯美的为“无我”。

活动七

5.玩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中的“见”字。

提问:此句“见”好还是换成“望”好?

预设:“见”好,“见”有无意间看到之意,是“无我”的状态,“无我”就会有“真”。

明确:“见”乃无意间看到的,既然是无意,那就无欲,没有带着功利的眼光去看,体现一种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望”是有目的专门去看的,是动了“欲望”的、有“功利”思考的,此是“有我之境”。就像老师刚才播放的《青蛇》片段,白素贞撞入了许仙的眼帘,南山也是一样,撞入了陶渊明的眼帘,没有雕琢的痕迹。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认为无我之境的诗词更好,因此这里用“见”字更好。(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是重点讲解的部分,是课堂的核心内容。但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见”与“望”的区别理解不深,为什么“无意”比“有意”就好,大多学生对此的掌握只是停留在在考试的时候可以背出老师的课堂笔记。在本课的设计中,为了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体悟到这种区别,是否已经初步掌握了对诗歌的审美判断能力,把这个内容作为最后的考查。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一些中国古代传统诗歌美学的知识,解决眼前的具体问题,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五.课堂小结:寻一种写作的境界

中国传统的诗歌美学崇尚“ 真 ”“ 无 我 之 境 ”“ 物 我 两 忘 ”“ 物我合一”等概念,其实是对纯粹的无功利眼光的审美情趣的崇尚。愿同学们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能够逐渐学会品读这种“真”、这种“物我两忘”。

猜你喜欢

诗眼许仙陶渊明
发胖也有好处
终究有一枚诗眼
诗眼
诗眼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陶渊明 饮酒》
许仙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
处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