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生成反思

2019-11-26孟学武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预设动态文本

孟学武

一.阅读教学不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很快就由以往重教师预设转向大力促使学生的课堂生成。这种改革,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的现象。比如,有的老师完全抛弃教学预设,不再高屋建瓴地为课堂拟定目标,为教学设计过程和方法,不再履行“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职责,让学生主宰课堂,整个课堂由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由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效果。这种对“课堂生成”的过分珍视,导致课堂教学偏离了应有的教学目标,致使学生不能够静下心来“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没有根据课文自身提供的信息,追求作品内在的意义与读者外赋意义的统一,而是出于对以往强制性的一元解读的反叛,漠视文本自身存在及其呈现的意义,任意别解甚至曲解作品的内涵,导致文本价值取向的失落,使学生的阅读感受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的跑马场”,这种生成,不但是无效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人,实际上是对《标准》理念的误解。我们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有效预设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生成。

二.生成性教学不是自由教学

生成性教学极力反对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的预设范围之内,不敢让学生有所突破。这是对学生思考主动权的扼杀。教师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本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这种“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但如果认为课堂的“活力”就是追求唇枪舌战的辩论场面,而教师仅是坐山观虎斗的旁观或轻描淡写的点拨的话,那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未免太随意、太自由了,这只会把我们的学生带入到一个死胡同里去。

三.生成性教学不是学生主宰课堂

作为新课堂教学的亮点,生成性教学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但也应指出,生成性教学不是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到哪说到哪儿,不是随心所欲。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但绝不是学生主宰课堂。因为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某些看似热闹、活跃的课堂气氛,其实缺失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故乡》一课教学中,学生虽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自主、探究精神也已体现,但由于太“放任”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学生的发言越说越勇,哪怕说的不着边际,也认为自己已在课堂上好好的表现了一番,以致缺失了对该课文主题的真正把握。我认为生成性教学是在课堂动态中的动态变化状态是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学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构成的,我觉得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指导语文教学,关键的问题是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新观念”,并且要在营造优质“动态”上下功夫。“动态”不优化,无论是新的教学状态,还是新知识、新智慧、新激情都无法“生成”。因此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绝不是由学生这一群体“自由放纵”主宰课堂始终的。

四.生成性教学不是否定预设

预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预设,才知课堂教学的目标;有了预设,才知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顺序;有了预设,才知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也只有预设教师才会深入地解读文本,而教师解读文本时体验、感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设和生成的质量。因此,预设的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正是有了预设,我才深深懂得教学。只有教师在预设过程中尽可能的对文本、学生动态形成进行多种考虑,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让学生在一定的氛围中出新思想,新创意,新观念,新问题。因此,教师应把“精心预设”看作是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捕捉教学中的“及时生成”,如果没有预设,即使课堂出现了活跃热烈精彩的场面,学生也终究是一只没有翱翔功能的公鸡,永远无法展翅高飞于蓝天。

猜你喜欢

预设动态文本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国内动态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动态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