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角下的语文写作探析
2019-11-26王怀民
王怀民
《语文》是学生从小学直到高中都要学习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这是很多人的直观认识。但什么是语文?很多高中生都不一定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非课程的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言文明等的简称。语言文字是起点,语言文明是目标。语文,可写作,也可创作,其中蕴含着语言之美、想象之美、智慧之美、力量之美和情怀之美。
一、语文写作要展示语言之美
语言文字是语文的基本属性和基本形式,其作用是表达想法和交流思想,正如罗素所说“思想如果没有语言恐怕永远没有别人知道”①[英]罗素:《人类的知识》,张金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71页。。语文的工具属性表现为具体的字、词、句,也可以是某种声音。对孩童来说,语文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想法的工具。孩童叫“爸爸”“妈妈”“我饿了”“出去玩”等等,直截了当,言简意赅,表达的是最基本的意思。
孩子渐渐长大,开始背“锄禾日当午”“床前明月光”,接触的是带有多个物体的句子,句子带有情景性、场景性、可视性。也会诵读“人之初性本善”等带有抽象意义的句子,增加一些文化知识。抽象的诵读不在于让他们理解而是在他们大脑储存一些文化的东西,意义还不到发芽的时候。带有意义的句子组成语言文章。
孩子继续长大,初中和高中阶段,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能力越来越强,对文章真善美、假恶丑的欣赏水平越来越强,还能写出、创作出文字优美、意思独到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表达喜怒哀乐,展现社会生活。语言文章深化到语言文学阶段。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语言文学中个体、群体、区域的个性心理、风俗等,构成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历经历史的变迁与积淀、传承与革新后,内化为民族的共同心理和价值取向,外化为社会认同并遵循的行为,形成高级属性的语言文明。
“语文”两字,内涵着从基本属性到高级属性的意义递进,伴随着一个人成长的始终。审美是语文的灵魂和精髓。语言之美,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绽放汉语之美。
语言之美,美在可视。可视的语言是用文字表达出带有情景、画面、动作、情绪等可感知的内容,使得抽象的、虚化的、不可言传的、难以捉摸的事物实体化,呈现可视的效果。广州电视塔本名“广州塔”,但这个名字只出现在官方语言和正式场合,民间普遍称之“小蛮腰”。为什么全中国的人都愿意称之“小蛮腰”?因为“小蛮腰”有美的意象。“小蛮腰”呈现的是一幅身材婀娜、纤纤细腰的美女形象,是可视化的称呼。可视化是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东西,使得古典中有现代感,诗词中有画面感,文字中有动作感,带给读者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感官快感和心灵享受。
语言之美,美在可感。语言的可感是通过语言的描述激活读者或听众的感觉器官,并在读者或听众心里注入某种感觉。可感是感同身受,是感觉器官如视觉、嗅觉、触觉对抽象、模糊事物的感知。电视台播天气预报节目时,普遍用固定、刻板的“六个一”来播报“说明文”——一名主持人、一张卫星云图、一组数字、一串术语、一段文字、一排城市。观众每天观看天气预报但与天气预报永远平行而产生不了亲密感。2017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开始改变语言样式,力图展现天气预报亲和的一面并调动观众的感觉细胞。为了描述寒冷,主播朱广权抛弃了说明文,选择了修辞的表达方式。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手够不到的地方都是他乡,上个厕所都是出差到遥远的边疆。
修辞是引导他人形成某种认识或诱发他人实行某种行为而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其目的在于实现认同。从写作的视角看,央视选择了间接的、夸张的描写方式,用身体反应表达寒冷的程度,跟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述的“风掣红旗冻不翻”意境一致。央视夸张的表述配上顺口溜,亲切而腻歪,“这种新奇的、精美的、超越生活的非常态语言”①於可训:《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96页。让人忍俊不禁又感同身受,严肃的节目瞬间憨态可掬。
语言之美,美在有趣。有趣是语言独特的美,能使平淡的事物展现神奇的效果,能把具有负面指向的事物粉饰得妙趣横生。话说一名青年自吹“做梦都被自己帅醒了”,另一名青年则形容自己“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两位青年自我欣赏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但第二位青年把自己的自恋套上文化的外衣,以至于我们沉浸在他营造的如梦如幻的情境中。当读者觉得有趣时,别人的自恋就不会那么面目可憎。
无趣的语言千篇一律,有趣的语言万里挑一。无趣的语言往往是直白的、抽象的甚至是口号性的,有趣的语言往往是含蓄的、可视的甚至是可代入的。爱一个人,你可以用一句歌词对她说“我一定会爱你到地老到天荒,我一定会爱你到海枯到石烂,就算一切重来我也不会改变决定”。这种口号式的表白往往会让无知少女涕泪交加死心塌地芳心暗许,以为白马王子向她翩翩走来。如果一个人表达“我这一生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则可能是发自内心的呼唤。“慢慢变老”是人生的过程,可能见彩虹也可能经风雨,可能一片坦途也可能荆棘满地,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我愿意和你共同面对、共同克服,共同追寻属于我们的诗和远方。
语言之美,美在可创。有时候,表达者不便、不能、不愿抛出某种结论,转向创作“段子”来表达。可创是创作某种意味深长的语言、故事等方式表达某种观念、结论、爱憎等,使结论的事物故事化。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大会上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①莫言:《讲故事的人》,《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2月10日,第4版。。作家王安忆说作家“最大的困难,同时也是成功最重要的秘诀,便是如何去寻找那故事里唯一的构成方式”②《王安忆:写作的激情,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存在》,《文汇报》2016年1月26日,第10版。。易中天教授是擅长创作故事的行家,他的讲演、作品中,实时可见抽象的东西栩栩如生。他在论城市文化时杜撰了一个故事——
有四个太空人,空投到中国,来到了四座城市。第一个太空人来到北京,马上就有北京居委会的事儿妈拿起电话来,说:公安局,天上掉下来一个特务。第二个太空人掉在上海,上海人看了以后挺高兴,这个东西好好玩,这个东西好好看,这个东西应该送到动物园去卖门票,一张票可以卖50块。第三个太空人掉到了广东,广东人说没有吃过这个东西,煲汤。第四个太空人掉在了成都,成都人说师兄,来来来“三缺一”,打麻将。③易中天:《城市文化与城市个性》,吴忠主编:《名家论见: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32页。
有趣的故事背后,北京人政治意识强、上海人经济意识强、广州人美食的意识强、成都人休闲娱乐意识强的特点活灵活现呈现出来。
二、语文写作要呈现想象之美
美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语文之美,是人的大脑对语言背后的镜像产生的感觉体验和情绪体验。想象是一种创造过程,是在感性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再造,是一种创造之美。正如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列维汀所说“人类的大脑是一台善于编造和虚构故事的机器。面对一个奇怪的假设,我们就能够在脑海中生成一系列天马行空的解释,幻想这个假设如何变为现实”④[美]丹尼尔·列维汀:《一眼识破真相的思考力》,张建军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版,第VIII页。。想象的意趣在于作者试图表达又未直接表达,从而引发读者的想象。语言文字之外常常留给人无限的遐思和想象,使得静态的文字呈现动态的形象,呈现画面的流淌。
最精彩的短篇小说之一不到20字——地球上最后一人坐在屋子里,突然响起敲门声……
在小说创作中,作者有时有意把最重要的情节设置为情节空白,以激发读者探究结果的兴趣和阅读的愉悦感。此文妙在言已尽意无穷,留置悬念留下想象空间,呈现留白之美。德国艺术家莱辛认为 “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美的”⑤[德]莱辛:《拉奥孔》,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1页。。全世界的读者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接龙创作,演绎出悬疑剧、情感剧、惊悚剧等无数精彩的故事。实际上,中国的网民创作出更短的故事,只有四个字的对话。
男:嫁给我!
女:滚!
“按传统的文本观念,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⑥於可训、乔以钢主编:《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69页。。四个字的对话具备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基本要素,用简洁洗练的语言叙述了一名痴情的男生和绝情的女生之间的感情纠葛,情节跌宕,结局悲情,呈现虚构的写实再现性。
语文,深藏在文字背后的是写作者、创作者留给读者、观众久久回味,欲罢不能的感觉。人们赞美女性“漂亮”“有气质”,这是抽象的外在感觉,如果用“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来描述,则让人浮想联翩,感觉到一种内在的、摄人心魄的吸引力和动情点。
“含辞未吐”似见非见、似吐非吐的神秘感在很多文学作品、影视剧中都有体现。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餐后漱口、喝茶的动作30多年来一直萦绕在观众脑海,久久不能消散。演员陈晓旭轻抿一口,拈出白色的手绢半掩其口,轻轻吐出。林黛玉的动作轻巧温婉,美得让人窒息。那一刻,时间似乎在如梦如幻的图景中停滞,只为定格清新脱俗、娴静优雅的林黛玉形象。
有句诗“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把含辞未吐描写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就像一幕情景剧在眼前闪现。小玉是伺候富家小姐的丫鬟,檀郎(西晋著名美男子潘安的小名)是美男子的代称。这句诗的情境是一美男子到富贵人家,富家小姐隔帘相望瞬间被“帅呆”了,但碍于古时礼仪不能出庭相见,便频频呼唤丫鬟小玉。小玉被使唤得不停在小姐闺房和客厅之间进进出出,可是小姐并没有什么吩咐。小姐这样做只是为了让美男子记住她的声音,让美男子知道“我对你一见钟情”。14个字,把情窦初开脉脉含情芳心暗许的富家小姐欲言又止的情态描写的韵味十足回味悠久,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含蓄美。
温庭筠的词《望江南》同样韵味十足:“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词文的意象是:一名女子一大早“对镜贴花黄”,精心梳妆打扮一番后来到江边,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江边的高楼上盯着来来往往的船只,期望自己的心上人归来。可是从朝阳升起到夕阳西下,江面上的船只走的走停的停,人上的上下的下,始终未能等到熟悉的身影,只有江水默默地流淌。如果这样理解诗词,那不是诗词的无趣而是读者的无趣。理解诗词要通过字面还原彼景彼情。画面背后的韵味在女子的心情上,女子回家还是继续等待呢?纠结。回家可能错过、不回家可能空等,彷徨。说好的今天回家怎么就爽约了呢?埋怨。会不会在归途中出什么意外?担忧。
女子回也不是等也不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纠结、彷徨、埋怨、担忧等复杂情绪涌上心头。可是作者没有直接写女子的情绪,而写了一句意象“斜晖脉脉水悠悠”,让读者在意象中体会精妙。
三、语文写作要蕴含智慧之美
不同的汉字排列组合,组成不同的句子,表达不同的意思。有的表达需求,有的表达想法,有的表达情感,还有的表达智慧。语文写作、创作的背后,往往是大智慧、大学问。
面对一个体型超出标准太多的人,说“你的占地面积又增加了”“你在我心中很有分量”要比直接说别人肥胖亲和得多,如果说“你要生在唐朝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女”会避免别人的难堪。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往往是熟人间善意的玩笑,能有效降低对方接受的障碍,减少对方翻你白眼的风险。
语文应用得好,还可以化解很多尴尬窘迫,破解难局僵局甚至死局,甚至化解国家危难。西汉时期,京兆尹张敞被人告了御状,罪状是张敞给老婆画眉毛,而且画的很妩媚。《汉书·张敞传》记载“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攻击行为,可能是身体的也可能是言语的。不论是否达到目的,它都是攻击行为。是一种“旨在引起身体痛苦或者心理痛苦的有意行为”①[美]E.阿伦森:《社会性动物》,邢占军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页。。庙堂之上,理当上书辅佐国君、安抚黎庶之策,奈何闺房之事堂而皇之一本正经登上朝堂?弹劾者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败坏张敞的名声。西汉强调依法治国还强调以德治国,官员必须是道德之典范行为之楷模。给老婆画眉毛而且画的妩媚,言外之意是张敞为人浪荡、作风轻浮、行为不堪、难当大任。
污蔑别人犯了事,是可以调查清楚的。用捕风捉影的事中伤别人,往往让人百口难辩。即使能说清楚,往往难以启齿。正如苏格拉底在《最后的辩护》中所说:“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毁灭我的话,既不是墨勒图斯,也不是安尼图斯,而是人的诽谤和妒忌,正是这种敌对情绪能导致我的毁灭。”①力林主编:《名人传演讲》,北京:蓝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99页。仔细想想,这种事还真不好“交代”。吃瓜群众等着看高官的秘闻绯闻艳闻的好戏,他们不关心事实真相;中伤者等着满城风雨的传播,他们等着张敞的狼狈不堪。即使告不倒你,也要恶心死你。张敞是老江湖老油条老司机了,既不像鸵鸟遇到危险就把头埋起来,也不找删帖公司猛烈删帖。面对汉武帝,张敞不紧不慢说:“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估计皇上和大臣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浓烈的想笑的情绪,可是硬生生被憋回去了。张敞大人机智地展露出自己的智慧,一场危机被巧妙地化解。面对舆论危机,心急就可能忙乱,沉稳就可能安定,一招不慎可能导致事件像病菌繁殖一样到处生乱,而处理得当能够扭转局面转危为机。危机,危险中蕴藏着机遇。如果张敞活在当代,估计会圈粉无数。
家庭生活中,语文运用得好可以调节家庭氛围,增进家庭感情,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在讲述夫妻相处之道时,讲述了一个故事:
一天,先生回家吃饭,太太做了清蒸鸭子。先生发现只有一只鸭腿,便问太太。太太说我们家的鸭子就是一只鸭腿呀,不信你去院子看看。先生去看,发现中午鸭子们正在休息,缩起了一只腿。先生拍动巴掌,鸭子们受惊跑开了,先生说,明明是两只腿!太太说,想要有两只鸭腿吃,就要有掌声呀。
妻子一语双关,实在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掌声不仅仅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一位女性如果以知识为底蕴,以智慧为翅膀,走到哪里都会折服四方。用网络流行语说,本来可以拼颜值的非要靠气质。
有对夫妻经常吵架,年幼的孩子除了哭求“爸爸妈妈别吵了”别无他法。孩子稍大一点,智慧也在增长。再遇到父母吵架时,孩子既不哭也不劝,而是不紧不慢打开阳台窗户对着外面大喊“我爸爸妈妈又吵架了”!原本吵得不亦乐乎的父母瞬间安静下来。当家事变成天下事、私事变成丑事时,父母就要评估一下继续吵架的名声成本。孩子的智慧在于抓住了人都有爱惜自己名声、家丑不可外扬的“软肋”而使父母主动服软。
上面三个语文案例,一个是用于扭转人际关系化危为机,一个是改善夫妻关系促进和谐,一个是“扩散”家庭纠纷化解困局。
智慧地使用语文,还可以改变国家命运,扶大厦于将倾。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即位三年,简直就是花花公子浪荡公子的总代表,《史记·楚世家》载“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春秋时期,诸侯国纷争不止,今天你和我约战,明天我和你“会猎”;今天这个诸侯国兴起,明天那个诸侯国覆亡,兴衰或灭亡可能都是朝夕之间的事。楚庄王不理朝政意味着楚国要摊上事了。很多大臣劝谏楚庄王振作精神勤务政事提升国力。楚庄王放出狠话——有敢谏者死无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国家危亡正当忠臣出世。伍举出场时,庄王居然“左抱郑姬,右拥越女”沉醉于美色美酒之中。一场改变王朝命运走向的经典对话开始了。
伍举: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
楚庄王: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问的高明,答的精彩。智谏的效果远远大于哭谏、死谏。语文背后是改变王朝命运走势的智慧。《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触龙、邹忌在朝堂上谈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不经意间改变最高统治者的顽固选择,改变了王朝的运行走势。
四、语文写作要释放力量之美
语文既是表达想法、情感的工具,也是战斗的号角,战斗的利刃,具有说服力、战斗力、杀伤力。写作者要善于运用语文蕴含的力量来释放语文的力量之美。
语文的力量首先表现为说服的力量。秦王嬴政听信大臣之言准备驱逐客卿。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列举了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四代君王“以客之功”“使秦成帝业”的光辉历史。该文立意高远,理足辞胜,充满逻辑的力量,使嬴政收回成命还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文学的战斗性是文学的应有之意,也是文学的灵魂。鲁迅的作品充满战斗的豪情,高尔基的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热情,媒体评论充满批判的激情。一个国家、民族处于危难时期,一个社会处于动荡时期,也是文学兴盛时期。作家二月河说:“人民群众渴望的是文学艺术的创作创新,渴望的是拥有一批沉甸甸的、具有马克思主义水平,同时反映中国社会真实的,充满战斗性的文学艺术作品。”①高艺宁:《作家二月河:人民群众渴望的是沉甸甸的、充满战斗性的文艺作品》,央广网,网址:http://news.cnr.cn/dj/20171022/t20171022_523996329.shtml,发表日期:2017年10月22日。毛泽东评价鲁迅“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72页。。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是他的刀枪,直指旧社会的“病根”,只插敌人的心脏。高尔基的《海燕》发表后,被广为传播,成为“鼓舞人民革命的号角”,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语文写作可以在民族处于累卵之际、人的情绪处于低谷之际起到鼓舞斗志和提振信心的力量。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为惨烈的时期,也是英国危急存亡之际。他在就职演讲中吹响最强战斗号角“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③梁素娟编著:《脱稿讲话》,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37页。。就任首相后,丘吉尔又一次发出强有力的战斗宣言、必胜宣言。他慷慨激昂地宣告:“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④王宏志编:《二战风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版,第280页。演讲文字传递的是丘吉尔坚定的思想、意志、精神和决心,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与法西斯血战到底的斗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说:“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⑤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第2版。这段充满诗人的热情、领导人的豪情的话是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的进军号令。
语文背后包含情绪、情感、立场、价值观,既会影响自己也会强烈影响他人。语文的影响有即时性,也有持久性。让人感同身受的语言文字能激起人的共鸣,拉近双方的情感距离。带有鄙视贬低的语言文字会降低人的自信,具有强大的杀伤力。枪炮可以消灭人的生命,而语言文字不仅能消灭人的生命,还可能灭掉人的自尊,让人在屈辱中走向九泉。
一名学生,当年有考上北大的实力和可能。他自己、家人、亲朋以及所在学校,都做好了分享他考上北大带来荣耀的准备。很不幸,他比预期少考了20分。分数出来后,他爸爸气急败坏地说了一句话“你考不上北大是我们家的耻辱!”这句话在他心中埋下深深的负罪感,始终无法走出没有为父母考上北大的心理阴影。“你考不上北大是我们家的耻辱”,这是父母最恶毒的语言。语言文字伤人自尊、取人性命时,美就远离了,只有狰狞的面孔和直取要害的锋刃。海因里希·伯尔在《语言作为自由的堡垒》中谈到“‘出言可以杀人’这句话,早已由虚拟变成了现实……”
五、语文写作要渗透情怀之美
语言是文化的钥匙,语文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大业中承担着桥梁的作用。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涂险峰教授认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正因写作的超历史的存留和传播,人类文明的知识积累和传承才能获得强劲稳固的形式,从而奠定文明的存在、发展、进步的坚实基础”①涂险峰:《中国写作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开幕式致辞》,《写作》2018年第3期。。文可以载道,可以明道,也可以传道,道是文的终极追求和目标。语文写作的最高境界是承载文化、思想、价值观,指向永久不变的人性。
一对白人母子坐上黑人驾驶的出租车,孩子问母亲“为什么驾车的叔叔和我们颜色不一样”?母亲回答“上帝为了让世界五彩斑斓,所以创造了不同的颜色”。
母亲可以教科书般的回答“世界上有四大人种——白人、黑人、黄种人、棕色人种,开车的叔叔属于黑色人种”。这个回答是科学的,但不是美学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言辞是行动的影子”。美好的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外显,一个人能够时常用美好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他的世界就是繁花似锦的,也会带给身边的人以及周边的人美好的感受。相反,一个人惯常用挑刺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他的世界就是满目疮痍的,会带给身边及周边的人灰暗的感受。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中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母亲带着美好的眼光观测周围的世界,带给孩子美好的感受,传递给司机美好的心情。一个给孩子传递美好的母亲一定有一颗美丽心灵,她的孩子拥有一颗美好心灵是值得期待的。
语文是一个人的格局,语文是一个人的眼界,语文是一个人的情怀。情怀,是一个人为了心灵去做某件事而不是为了得失去做某件事。情怀,就是一个人付出了时间、付出了智力、付出了金钱,只是为了成全别人。情怀,是一个人没有得到什么回报却无怨无悔、乐在其中。情怀的背后,是真的追求,善的心灵,美的意蕴。
原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曾担任清华大学首届国防班班主任,他描述了他最期待的愿景——
我80岁时,躺在病床上,处于弥留之际。原首届国防班的学生闻讯后从世界各地赶到病床前,拉着我的手,深情地呼唤着“杨老师”。已经几天未曾睁眼的我费力地睁开双眼,逐一叫出学生的名字,然后永远闭上了双眼。
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恐怖的死亡状态在杨振斌的眼中如此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带给人一种“死亡如此美好”的错觉。死亡如此美妙,实为情怀使然也。心里有某种责任,就会激发出温暖人心的力量。
古人也有很多淡定生死,陆游就是其中之一。陆游是最有爱国情怀的古人之一,他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垂死病中惊坐起”等诗句散发出浓浓的爱国情怀。杜甫也是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伟大诗人,他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困厄状况下,心里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陆游和杜甫身上释放着让人感动的精神和让人泪流满面的情怀。
有情怀的语文,就是读者听到某句话后有一股浓浓的温情涌上心头,就是读者看到某句话后有一种久久的回味萦绕脑海。
高中男孩和女孩原本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但有一天男孩出了车祸,离开了女孩。女孩伤心了,却没有和任何人哭诉。此后,她加倍学习,考上了重点大学,有不解的同学以为女孩没有感情。但是女孩踏进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照了一张和大学校门口的照片,并在背后写道:“你向往的大学,我替你找到了!”①转引自於可训、乔以钢主编:《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79页。
这是一篇微博体的微型小说,没有一个高级词汇,没有一个长句子,没有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作者用女孩的一句留言告诉读者:女孩不是没感情而是把感情埋在心底,女孩把情感的苦涩化作学习的动力。这种结果突变的方式把读者感动得久久不能释怀。而不能让别人感同身受的表达就不会在别人心中留下印迹,就像一杯水倒在浩瀚的沙漠里一样,顷刻间就会无影无踪不会留下任何印迹。
语文写作,不是应试得高分的追求,而是写作者对人生、世界的看法在笔端的体现,表达作者对自己、他人、生活、社会以及世界的思想、情感和情怀。好的写作者,应通过其文字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现实的无奈、人生的起伏、世界的变迁、未来的希望等,感受到平凡生活背后的意蕴、波荡中出路,让文字背后闪现真善美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