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衬凉,恰如其分——解析张爱玲的语言特色

2019-11-26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倍磊小学季旭丹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5期
关键词:曹七巧金锁记丫头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倍磊小学 季旭丹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通过“葱绿配桃红”参差的对照,显示了人生的苍凉。作品中,张爱玲善于描摹各种层次的颜色,对人物的衣着、外貌调动了大量的色彩,很容易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为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气氛、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等起到了恰如其分的铺垫作用。

在张爱玲看来,服饰是特定时代、社会、历史的产物,从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社会的变迁。就与人物的关系而言,服饰像一面镜子似的不仅反映出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而且也向别人传递了他的社会地位、职业身份、自信程度和其他个性特征等信息。在《金锁记》中,张爱玲以专业设计师的水准为小说中的人物量身定做了衣服,并用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以此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之具有强烈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感受。

首先,是对主人公曹七巧的描绘所使用的色彩。曹七巧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在家里的丫头使女妯娌把她议论了个遍后方才出场,且看那一身的装扮:“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孔,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如此色彩斑斓的穿着打扮,塑造出了一个风流俏丽的少妇形象,让人感觉到柔和明亮以及那隐含着的旺盛生命力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盼望。然而当曹七巧扼杀自己的情欲和希望后,其形象刹那间就失去了光泽,像干枯的树叶没有了热情和活力,“她家常穿着佛青实地纱袄子”,此时的色彩也就素淡、清冷了。之后,曹七巧开始疯狂地破坏儿女的爱情和幸福,当她把童世舫请到家里吃便饭时,童世舫所见到的是这样的七巧“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脸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团龙官织缎袍,双手捧着个大红热水袋,身边挟持着两个高大的女仆”,青灰色中夹杂着红色,不仅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而且也真实地刻画出了曹七巧病态的心理特征,因为此时那沉重的金钱枷锁已经腐化了她的灵魂,扭曲了她的人性,促使她走进了被食、自食、食人的怪圈。面对这样的七巧,童世舫自觉地感到那是个疯子。

其次,是曹七巧儿子长白和女儿长安的服饰色彩描写。“在年下,一个穿着品蓝摹本缎棉袍,一个穿着葱绿遍地锦棉袍,衣服太厚了,直挺撑开两臂,一般都是薄薄的两张白脸,纸糊的人儿似的”,这样的穿着打扮,似乎预示着他们的悲惨命运,终究是要成为曹七巧的殉葬品的。

另外,在《金锁记》中,哪怕是最低贱的丫头使女的穿着打扮,张爱玲也不放弃明丽的装饰性的描写。比如开头对丫头小双的描绘:“她把两手抄在青莲色旧绸夹袄,下面系着明油绿裤子”,张爱玲在“莲色”前加上一个“青”字,在“油绿”前又加上一个“明”字,充分显示了她形容词和装饰语的丰富程度,让人觉得与众不同。

张爱玲喜欢装饰,所以在《金锁记》中色彩是缤纷的,其人物一出场就是一堆服饰、一堆容貌长相,其环境气氛、住所条件也是艳丽、富贵的,总之所有的描绘都是离不开色彩的渲染。因此,读张爱玲的小说,就仿佛是在看彩色电影,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不过太浓厚的颜色和太豪华的摆设,反而使《金锁记》蕴含着一丝凉意,透露着一份悲凉,一切都显得那么恰如其分。

猜你喜欢

曹七巧金锁记丫头
半辈子抱金如命,空荡荡饮恨而终
山里丫头的足球梦
为何称女孩子为『丫头』?
糊涂丫头
解读《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和她的《金锁记》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火辣辣的兵丫头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