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践行“学思用合一”理念策略的研究
2019-11-26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鞠振新
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鞠振新
“学思用合一”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体现在内容上,我们突破了传统的一味强调“学”的错误做法,增加了“思”与“用”,无论对于学生本身的健康成长和教育规律的要求来讲,都是科学而有利的。其次,我们强调“学思用合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一、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成就和“学思用合一”理念的践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取得的成就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小学语文教学传统,这是我们践行“学思用合一”教学理念的底气和基础。
2.小学语文课堂中践行“学思用合一”理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践行“学思用合一”教学理念,面临着许多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和学生无法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之下,无法拿出与之相匹配的新的教学方法。
二、语文课堂中“学思用合一”理念策略实施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我们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中就包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语文的实践应用能力,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语文的思维模式的养成,而“学思用合一”的教学理念恰恰迎合了这种要求。
2.有利于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实施
“学思用合一”的教学理念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这种核心素养恰恰就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目的。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学思用合一”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必将极大地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
三、在语文课堂中践行“学思用合一”理念的实施策略
1.在亲子阅读中促进学思用
语文课程的设计目的就是促进孩子们对我们民族母语的科学系统的学习和健康正确的使用,其中,阅读就是锻炼同学们读、看、说、思,进而促进用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仅仅凭借课本上的学习是不够的,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总体数量相对不多,课文体裁虽各有不同,但是文章风格却缺乏多样性,因此,我们的孩子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那么,我们为了督促孩子们阅读,促进同学们的亲子感情,加强同学们对阅读的思考和学习,我们引入了亲子阅读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们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中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的学习中,会向同学们介绍《史记》中的优秀篇目,让同学们用亲子阅读的方式,读一些史记中的白话文翻译后的文章,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选择读文言文,我们不做硬性要求,我们会通过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对同学们的亲子阅读效果进行评析。
2.利用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学思用的主动性
情景教学法往往更加适合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情景教学比较适合活泼、却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们,有趣的情景教学通过多种方式的实践,不仅可以促进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促进同学们以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进行思考,把思考的结果展示出来,实现“学思用合一”。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哪吒闹海》一文中,我们通过讲述课文,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和影视视频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哪吒的调皮、叛逆和疾恶如仇的精神,随后,我们会要求同学们根据基本故事情节,进行自编、自导、自演,估计同学们认真思考,创新细节,最后,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同学们根据各组表演进行打分,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同学学到了文学知识,活跃了想象思维,还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
3.加强语文实践,践行“学思用合一”理念
加强语文实践,其内容是广泛的,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同学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了广泛的语文实践,强有力地促进了同学们对语文知识的深层次的领会学习、扩展运用,而且激发了同学们的语文思考。我们可以开展语文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通过提问题的方式了解社会对语文科目的看法和了解。我们还可以进行语文知识展示活动,建议孩子们去公园或社区,向爷爷奶奶展示背诵古诗或自己编写的绕口令、三句半等,请爷爷奶奶们提意见,同时,我们也鼓励孩子们努力参加一些与语文有关的文艺活动,可以做台前,也可以做幕后,目的都是为了锻炼语文知识的“学思用合一”的能力。
4.转变教师角色,为学思用提供充足的空间
转变教师角色是大势所趋,也符合教育规律的发展要求。教师主动退出课堂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举措具有革命性意义,对于小学学生来讲更是如此,这打下了同学们敢于表达、敢于质疑、乐意合作、喜欢学习的思维和习惯基础,对于教师和学生适应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具有远大的意义,也只有这种空间,才能营造“学思用合一”的教学空间。
我们知道,尽管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学思用合一”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充分。但是我们相信,经过我们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上级教育部门的关怀,“学思用合一”教学理念的实施一定能够贯彻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