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

2019-11-26福建省德化县金锁小学陈金镇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学生家长习惯

福建省德化县金锁小学 陈金镇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深刻地向我们揭示了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书籍对于处在朝阳期的小学生的成长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籍是他们开始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在这进步的阶梯上越走越高的重要保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作为日常教学中的关注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一个人如果对某个事物感兴趣的话,即便没有旁人的敦促,自己也会投入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去了解、去研究。以兴趣为出发点的活动,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激起小学生对阅读的浓厚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乃至爱上阅读的重要保证。由于小学生刚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正是塑造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如果教师能够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将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也能在浓厚的兴趣下潜移默化地形成。例如,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或童话故事的视频,通过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以及童话故事有初步的感知。教师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外部形态判断学生是否喜欢这种类型的故事。如果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在视频播放间隔讨论得很积极,那么说明学生对于这类型的故事是非常喜欢的,教师可以凭借学生看视频的这股兴奋感,在视频播放结束后,给学生介绍与视频相关的读书书目,引导学生去图书馆进行借阅。通过教师播放视频的引导,学生对于图书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激发,这对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较为持久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传授有效的阅读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效的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即使在面对因识字有限,难以理解阅读内容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阅读,不放弃阅读,甚至爱上阅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式。例如,当学生反映随着阅读内容的增加,会遇到很多不认识以及不理解的词语,以至于对阅读内容所要传达的意思无法准确领会,这影响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准备一本阅读笔记,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记录在笔记中,对于学生自己查字典就可以理解的生字词,可以将释义标注在读书笔记上,而对于那些虽然查到字典但仍然一知半解的生字词可以报备到教师那里,老师定期腾出一部分时间,帮助学生讲解那些难以理解的生字及生词。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眼到、心到”,阅读不仅仅是把文字全部看完,更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及所要传达到的思想感情,这也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及思考的过程中理解生字词。通过不断地积累以及思考,学生的阅读素养将得到提高,这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三、既要泛读又要精读相辅相成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仅仅依靠小学语文课本中列出来的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阅读需求,更别说通过阅读完课本中的文章,学生便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文章,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不可否认,课内的文章都是专家、学者通过精心筛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对于启发学生学会阅读、懂得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读好、学好课内文章的同时,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学生的视野才能打开,思想的广度才能加深,而学生视野的打开、思想广度的加深又促进了学生阅读的效率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课内文章的教学,又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这对于个人阅读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基础。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内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教会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还会分析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学的方式去广泛阅读其他课外读物,可以是其他版本的教科书,可以是图书馆里面的期刊,乃至是儿童文学报纸。通过教师讲授课堂课文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思路,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读好、读懂其他文学作品,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便水到渠成。

四、家校共读促进阅读的持续性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还要认识到家庭的重要作用,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持续的阅读环境。倘若教师忽略了学生课后阅读的持续性,仅在学校教学期间一味地给学生创造阅读条件,而放松了对学生课后的阅读进行引导,那么在课堂期间的学习成果将容易被学生遗忘,前期的教学效果容易功亏一篑。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家长课后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建班级家长微信群,定期在微信群中发布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引导学生家长在课后时间督促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微信群传授一些关于亲子共读的技巧,引导学生家长在闲暇时光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会或多或少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家长爱阅读的话,孩子受其影响,在课外的时间也能够自觉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久而久之,学生在家庭与学校持续的读书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便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在往后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引导学生愿意参与到阅读中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学生家长习惯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上课好习惯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人兽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