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11-26梁达宏
梁达宏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实验小学,广东 广州 511300)
《新课标》倡导:优化课堂教学,务求课堂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作了如下的一些尝试。
一、课前引趣,激发求知欲
课前几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段时间,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
(一)巧设悬念,引起兴趣
悬念是人们对某种事情的一种关切心情。产生这种心情,会使人渴望了解这事情,产生寻根问底的愿望。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巧妙地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则“一石激起千层浪”,可诱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我板书课题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圆明园被谁毁灭的?它是怎样毁灭的?它的毁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对这些问题大家想知道答案吗?想的话就要认真学习课文了。”学生看到板书和听到教师的发问后,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阅读课文。几分钟下来,不仅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了,还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各自的感受。又例如教五年级下册《草原》一文时,我向学生提问:“你们印象中的草原是怎样的?”学生听到问题后就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可见他们对这篇课文产生了兴趣,“看看自己印象中的草原和课文中所写的草原是否相同?”语音未落,同学们已争先恐后地朗读开了。
由此可见,课前多巧设悬念,就会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全神贯注地去探索新课的内容,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儿童具有好奇和爱听故事的特点。学习某些课文时,可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兴致勃勃地进入新知识领域。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我先讲抗美援朝中的一些感人故事,学生听后就迫不及待地去了解志愿军叔叔离开朝鲜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这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又例如在执教《一夜的工作》一文时,我先讲了一些周总理怎样爱国爱民的小故事,让学生了解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使他们也对总理产生敬佩之情,激发他们思考总理平时又是怎样工作的。因此,故事导入能使学生轻松并带着兴趣地进入新授课环节。
二、课中激趣,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气氛过于沉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得不到发挥,他们的学习情绪也会低落,从而造成厌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地掌握课文内容。
(一)设疑问难,激发兴趣
设疑问难是活跃课堂气氛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当学到“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一句时,我设了这样一个疑问:“鼻子碰壁后真的能碰扁吗?”这时学生就会回答:“不会碰扁,只会碰伤。”答后,他们反而问道:“既然碰壁不会碰扁鼻子,那作者的伯父为什么这样说?”学生的兴趣来了,我就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知道鲁迅先生当时是遭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而下一句重点句:“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的含义学生就不攻自破了。经过设疑问难,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感性认识越丰富,表象越清晰,理解就越深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或模仿表演,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我先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做一做威尼斯的小艇,接着要求学生自己扮演船夫,用铅笔、圆珠笔当作是其它的船只,自己驾驶做好的小艇灵活地穿过其它船只之间。这样,全体学生都动手操作起来,为了把自己的小艇做得更好,为了显示自己的驾船技术最灵活,他们都努力熟读文本。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不但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末延趣,调动学习情感
兴趣有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之分。短暂兴趣只是昙花一现,而稳定兴趣则保持比较长的时间,有的甚至保持终生。教师在这方面应使学生做到“课已尽,而趣未尽。”要做到这样,教师可使用一些教学结束语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可以课内外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情趣。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后,我引导学生到学校操场围墙里,寻找爬山虎,观察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又例如教完《蟋蟀的住宅》后,在课外活动时我带着学生到操场边或大树下寻找蟋蟀的住宅,让学生观察其构造是否与作者所说的相同。或者又可以带学生观察蚂蚁的巢穴,看其结构与蟋蟀的住宅是否相同。这样,不但激发学生对文章感兴趣,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动物也感兴趣。因此,利用内外联系,在课末延趣,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作用,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实际,并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造条件,采取生动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