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思想与行为的先导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9-11-26金燕
金 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江苏 常州 213161)
关于习惯,实验科学的创始人,英国著名散文家、哲学家培根曾经这样说:“习惯真的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聚焦一些语文学习成绩优异的小学生,可以清晰地发现:在他们身上无不具有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查字典的习惯、爱做笔记的习惯以及规范书写的习惯等。而反观一些语文学习成绩差强人意的学生,在他们身上同样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如识字量小、不喜欢动笔、书写潦草等。通过对比这两种在学习习惯上截然不同的学生,我们就会对培根所言的习惯的重要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正是基于习惯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将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以预习为抓手,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
学生扎实有效的预习是课堂学习之前奏、之铺垫、之准备。在扎实有效的预习中,学生不仅能够自主习得一些与自身认知能力相符的知识,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而这一系列的疑问,正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求知的方向、求知的动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之所以要教给学生各种查字典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运用各种查字典的方法在课前自主学习生字词。这样,教师在课堂中就无需、甚至不用,在课堂中花费过多的时间指导学生专门再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而这种勤查字典的习惯也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专门留出一部分时间指导学生熟练掌握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等各种查字典的方法。之后,在每次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布置一项预习作业,即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久而久之,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预习为抓手,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会在夯实学生字词基础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以精读为抓手,培养学生爱做笔记的习惯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做笔记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必备习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做笔记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有助于让学生聚焦知识的重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等。
事实上,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做笔记,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将一些知识梗概摘录到笔记本上面。这里所说的做笔记,其形式是多样的,如,让学生用荧光笔画出文章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课后生字栏中标注拼音、组成新词,让学生圈出重点段落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在好词新词旁边批注释义,让学生在好句难句旁边写清自己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在段落旁边归纳小标题或段落大意等。所有这些,都属于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做笔记的范畴。
显而易见,通过做笔记,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更透彻了,学生对于重点段落的理解更准确了,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更深入了。
三、以作业为抓手,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书写,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个人修养,甚至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书写潦草之人,必定做事马虎大意、敷衍了事。书写美观之人,必定做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马虎大意、敷衍了事之人,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亦或是在工作中,都鲜有建树。而做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之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都会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既然书写如此之重要,那么,小学语文教师自然要将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各种作业为抓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一些书写潦草、似是而非的学生作业,教师在找准原因的前提下,不仅要督促这些学生重写,还要指导他们掌握各种书写方法。
此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方面,作业只是抓手之一,并不是唯一的抓手。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还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书写能力,试想:如果语文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能够工整、美观的在黑板上板书重点内容,那么,喜欢模仿的小学生,他们的书写能力怎么能得不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呢?
爱默生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自始至终地将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适时适度、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如此,当每一位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他们就会从思想上热爱学习,从行为上刻苦学习,他们的学习效益也就会全面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就会全面发展,习惯也就成为了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