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统的力量—《长袜子皮皮》解读
2019-11-26彭懿/文
彭 懿/文
蔡成恩/图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瑞典的民族英雄,94岁高龄的童话外婆。她在1945年步入儿童文坛就标志着世纪儿童——皮皮已经诞生。1958年,林格伦获“安徒生金质奖章”。她的作品被译为86种文字,发行量达到1亿3000万册。把她的书摞起来有175个埃菲尔铁塔那么高,把它们排成行可以绕地球三周。
《长袜子皮皮》主人公皮皮是个奇怪而有趣的小姑娘。她有一个奇怪的名字: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她满头红发,小辫子翘向两边,脸上布满雀斑,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脚上穿的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的鞋子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她力大无比,能轻而易举地把一匹马、一头牛举过头顶,能制服身强力壮的小偷和强盗,还降伏了倔强的公牛和食人的大鲨鱼。她有取之不尽的金币,常用它买糖果和玩具分送给孩子们。她十分善良,对人热情、体贴入微。她好开玩笑、喜欢冒险,很淘气,常想出许许多多奇妙的鬼主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长袜子皮皮》与当时备受推崇的主流童书背道而驰,它没有墨守成规,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做一个好孩子,而是一个反传统的故事,打破了许多社会规则,一定会触犯众怒,遭到一场口诛笔伐式的大围剿。可是作者还是出版了它,不为别的,只因为她坚信这是一个“孩子们想听的故事”。
孩子们确实想听《长袜子皮皮》。
你看,长袜子皮皮可以这样不讲卫生——“她和了一大团面,在厨房的地板上擀来擀去。”你看,她可以这样睡觉——“她睡觉总是把脚放在枕头上,头缩到被子里面去。”你看,她可以让警察上房追她下不来——“警察晃晃悠悠从屋脊上往回爬,想从梯子上爬下来,不料皮皮搬走了梯子。”你看,她可以这样去上学——“她骑着马飞快地冲进了校园,马还在跑她就从马背上跳下来,咚的一声打开教室的大门。”你看,皮皮可以这样放肆地对女老师说话——“啊,我的小宝贝儿,如果你喜欢这些蠢事,你为什么不自己坐在一个角落里去算,让我们可以玩玩捉迷藏?”
难怪小读者们会为长袜子皮皮喝彩,她太酷了,一个异类,简直就像是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女孩,粗野,自由奔放,有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不受任何约束,不惧怕任何权威,敢于向社会世俗挑战和示威。她所做的一切几乎都违背了成年人的意志,都是大人规定——你们不是警告我们不可以这样做吗,可我就是偏要这样做。虽然喝彩并不一定等于认同,但这至少表达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一个心愿:反抗大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样一本打破儿童文学模式的书问世,愤怒的大人们当然要挺身而出了。它饱受批评,有人说它是非道德的,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有人说皮皮是放纵教育的榜样,还有人说皮皮是“一个会抓伤人的灵魂、令人不愉快的东西”,是“反社会的垃圾”。还算好,这场论战很快就结束了,最终的胜利者当然是长袜子皮皮和作者林格伦。
现在,已经不会有人说长袜子皮皮给他们的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不会阻挠孩子们读她的故事了。因为他们发现,皮皮没有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没有一个孩子会去模仿她的行为。其实孩子们是有判断力的,他们知道皮皮不过是书里的一个夸张的人物,她只活在她的故事里,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实上,作者在书中还安插了两个好孩子杜米、阿妮卡(这是两个又懂事又有教养又听话的孩子)和几个好心的大人,每当皮皮干下什么惊人之举,他们就会及时地站出来提醒我们:皮皮这样做是不对的。
有趣的是,长袜子皮皮始终没有长大。在《长袜子皮皮》的两个续篇《长袜子皮皮去航海》和《长袜子皮皮在南海》里,她依然还是那个无拘无束的小女孩,继续不守规矩,活在她自己的那个想象的世界里,看不出一点儿成长的痕迹。说起来,还是她自己不愿意长大呢。在三部曲的尾声,皮皮这样警告她的两个好朋友:“决不能长大,大人没什么可羡慕的,大人没有一点儿乐趣。”她还找来了一种豌豆样的小药片,说在黑暗中吃了它,就永远永远不会长大了。看来,这小药片确实灵验,因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长袜子皮皮真的没有长大,她一直都生活在一代又一代孩子们中间。
剖析“实验室”:“反传统的力量”
作者用《长袜子皮皮》,为全世界的孩子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童年伙伴。“长袜子皮皮这个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把儿童和儿童文学从传统、迷信权威和道德主义中解放出来……皮皮变成了自由人类的象征。”
世界上有几百万个孩子狂热地崇拜长袜子皮皮,她是他们心愿的象征,是他们梦想的具体化的存在:她没有父母,是一个孤儿(在续集中她的父亲现身了),虽然才九岁,却敢一个人住在小镇尽头的一座破旧的老房子里。没人管她,她自己照料自己;她拥有一口袋金币,想买什么都行;她力大无穷,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一个女孩,能举起一匹马、一头牛和两个警察、两个小偷;她永远不用去上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虽然因为反传统的取向曾使《长袜子皮皮》饱受争议,但也正是这种争议成就了“皮皮”。有一回,一个陌生人递给林格伦一张字条:“谢谢您把灿烂的光辉带进我灰暗的童年。”这使林格伦非常骄傲:“如果我能够给一个孩子的生命带来一些阳光,我就很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