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
2019-11-26张安伟
张安伟
(黑龙江省萝北县鹤北镇奋斗学校 黑龙江 萝北 154220)
随着国学发展的浪潮,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科目的学习。语文学习就是在一定的知识素养基础上,不断进行的积累活动。通过量的积累,慢慢达到质的转变,由此获得语文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情感认知。所以我们要做好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工作,这是打基础的关键。经过实践证明,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与其学习动机密切相关。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实行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帮助小学生爱上语文、有效学习。
1.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基本情况介绍
学习动机隶属于教育学的范畴,贯穿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它能够引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动机意识不强,学习效率低下。其具体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语文学习的目的性不强。现阶段我国教育成果的检验主要是以笔试为主,重在检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几乎不涉及。这样,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目标就定义为通过考试,在具体学习中只侧重考点的掌握。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从小接触。学生普遍认为语文学习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不科学的学习方式,加之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定位的误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目的性不强的缺点很突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由此提升学习动机。第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特别注意讲解知识点,强调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多是不停地记笔记,鲜少与教师互动。学生学习是被动式的接受,没有自身的动机。这样的课堂思维也是固化的,有时候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
2.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方法
根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存在缺失。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推动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建设,让学生设立科学的学习动机,有效学习。经过实践检验,以下是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2.1 明确学科定位。学习一个科目的根本,就是要了解该科目的定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该学科的定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语文是人文性学科,学习字词的同时,还要注意情感目标。所以,在学习方法上要将积累与感悟相结合。这样,学生能够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定位,学习的时候才有目的性。有了目的性,学习动机就有了助力的方向,学生才会落实到学习中,不断进步。
2.2 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的课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主阵地,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将动机教育贯穿其中。启发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切入学习,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要设置启发式的课堂,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根据问题,触发学习动机,启发思考意识,由此进入学习状态,就能够跟紧教师的讲解。师生相互配合,课堂互动性增加,实效性明显提高。如在讲解《故乡的杨梅》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关于故乡特产、事物等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触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2.3 进行积极有效的激励性教育。激励性教育就是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良好表现提出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这能够很好的顾及到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热情,由此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激励奖励机制。分成小组,当小组表现良好时,可以给予积分,积分最终可以兑换图书、本子等学习用品。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奖励具体化,学生感官更容易受到刺激,在学习中更能激发学习的动力。
除了上文提到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奠定基础。
3.结语
学习动机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思考,提升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创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课多注意启发学生、创设情境,有力推动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