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类App在汉语习得中的运用
2019-11-26喻鸿
喻 鸿
1.APP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运用
1.1 APP在汉语习得过程中运用的理论基础
1.1.1 非正式学习理论
学习包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种基本形式。而非正式学习是指在正规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之外,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
在APP的运用中,非正式学习不仅取消了教师的监督作用,而且符合学习本身的规律,能让学习者持续不断地学习,其效果更容易迁移到实践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移动学习类的APP具有学中玩、玩中学的特征,为人们在非正式学习中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的便利,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管控、自我检查以攻克知识难点,极大地扩大了知识的传播面。
1.1.2 游戏化学习理论
游戏化理论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定位于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理论和教育实践,在课堂教学上使用较多。该理论将游戏与教学进行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分为下学习、探索知识,无可厚非的是这种游戏理念符合人类本性,将有效且是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率。
游戏化学习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线下和线上。以APP为中心的设计和科学应用将游戏化学习理念应用于线上教学中,促使教师作用明显降低,学生改变了其原有学习观念,能够以零压力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无疑,将有益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APP在汉语语言要素中的运用表现
1.2.1 语音方面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同时也是四项基本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基础。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任务是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
因此,关于语音环节,该APP的设计如下,在BASICS1中我们似乎可以意识到口语练习不是必须有的环节,当用户尝试着完成BASICS1的所有内容之后,才可解锁口语练习模式,不然也可选择下一个模块进行学习。点击进入口语练习环节之后,学习者可先听到标准普通话的示范,屏幕中间则有练习模块的内容并带有可视拼音,在标准朗读之后,等待用户的便是一次录音。通过录音功能,学习者可以将自己的语音和语音库的标准发音作对比,以此找出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借此省去了作为中间作用的教师角色,而APP也会做出及时且准确的反馈,为学习者打出相应的分数,让学习者摸准自己的定位。
1.2.2 词汇方面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量的积累体现学习一门语言的程度。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是掌握一定数量汉语词汇的形、音、义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
“Chinese Skill”面临这一挑战首先采用分类技巧,将词汇按主题进行了分类,从“basics”过度到“color”、“food”以及“shape”等等,努力满足零基础的汉语学习者的需求,适用于日常生活,这样做的好处仍在于进行有效的交际。笔者试着点击词汇,界面即会出现其他链接,分别显示拼音的注音、词汇的读音、英语的释义、句子的练习以及语法知识点,并且附带有汉字的书写动画,一笔一划地教学,最后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根据个人的掌握程度也可选择是否出现语音、笔画的提示等,加深学习者对该词汇、句子和知识点的印象。
2.App在汉语习得中存在的问题
2.1 APP市场受利益驱动
学习类APP本来最初是一个具有前途的创意,辅助性的学习载体最好的姿态始终应该是作为一个工具而存在,让学习者从中获得启发,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但有些商业APP竟打着学习的旗号,依然印刻着互联网商品的属性,即以博取关注和利润为最终目的。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商业APP都需要运营经费,明码标价或许还能为学习者的心理作用减负。
2.2 过分追求形式
学习本就是一件公平公正,需要从同等的起点出发,付出辛苦的“难事”,但是一旦有了科技的支持,想让用户获得轻松的体验,谋取商业利益就变得容易多了。有些开发商便从形式上动起了歪脑筋,比如穿插进“互撩式”的暗示性语句或者闪现“有色图片”,激起未成年人的兴趣,还有的直接加入一些容易上瘾的小游戏。辅助学习成了表象,最终的目的无非是点击量和利润。
2.3 监督力度不够
虽然APP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的是由于学习者个体不同,并不是每个学习者自控能力都比较好,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学习,注意力自然容易被分散,甚至会挫败学习热情。再加上学习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会产生诸多干扰因素,从而会降低学习效率和学习进程。况且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适应了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独立的自主性学习新模式。
2.4 缺失汉语的交际功能
众所周知,沉浸式教学是外国人学习中文最先进的教学形式,但是不论是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还是线下的APP辅导学习,都是向着一个目标出发的,即培养运用汉语的交际能力。但作为辅助工具的APP应用,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忽视了就交际的功能,难以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和情景,使学习者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应用性和实践性,知识和能力不能均衡发展。
3.对汉语习得类APP的建议
3.1 以用户为中心,提高质量
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偏向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这就意味着,以学生为中心成为了教学的主要趋势,而APP应用也应该随机应变,需要客观分析并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认知理论、二语习得的规律以及汉语独有的文化知识,与教材和考试内容同步,开发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学习软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体现学习的多样性。同时,笔者认为,重视用户体验和反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有助于及时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改善APP学习内容,注重人机之间的交流
3.2 以资源为重点,全面共享
网络背景下的大时代,其特色就在于把握信息和资源。信息的更新正是APP持续运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否与社会具备良好的信息沟通、交流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体验。“Chinese Skill”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中文学习APP,其功能完全服务于通过关卡解锁获得日常交流的单元知识,但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业的“市场链”,虽然结构简单,合作能力和竞争力却不强。相较于完全免费的的英语学习APP,利润主要来源于一小部分内容收费和自营商城中的商品。这样不仅能推广其他的学习资源,还能满足学习者的更多需求,形成了双赢模式。
3.3 以借鉴为基础,以期改进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个重要途径,但由于直接经验主要来自于亲身体验,花费的时间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比较高,且摸索过程繁杂而冗长,不利于取得速成而有效的成果。因此,借鉴其他优秀的成果是切实可行,且无法避免的。但是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以我为主,适当吸收。
以目前的情形看来,英语学习类APP有明显的优势,其资源丰富,关注人数众多,持续学习的时间更加的长久,无论是其教学模式、运营模式,还是推广的渠道方法,都值得刚起步的汉语学习APP借鉴和学习,以期为更好地推广提供参考模范,少走弯路。
4.总结
正是因为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学者们也在积极地寻找应对之策,而网络的力量逐步上升让我们看到了另一扇窗,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或许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
所以笔者在此基础上,以“Chinese Skill”为入口,分析了其可行性与缺点,从而过度到市场上的其他APP,寻找其相似和不同,讨论了其存在的必要与否,在汉语语素与技能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最后基于以上的探讨提出了些许思考和建议,对移动汉语学习,以期对APP的开发有所启示。笔者认为,课上课下的结合将更加有利于汉语的大众化与普及化,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