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9-11-26

文学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创作实践网络文学过程

张 玲

网络文学和传统的文学课程中以经典化作品为核心的文学史梳理不同,它作为“当下”的文学,其经典化的过程还没有完成,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里无法延续,教师需要根据网络文学的特点,重新打造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综合网络文学本身的特点和其在学生群体中传播情况,打通线上线下的平台,以学生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网络文学课程有着很好的适配性。

一.网络文学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网络文学的新媒体特性能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平台的应用是翻转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前期视频的录制还是后期资料的共享和传递,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都不可能独立于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而实现。对于大多数的课程而言,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不可避免的都要经历将资料由线下向线上转换的过程,这往往不仅仅涉及到平台的转换,还会涉及到形式的变化,其过程难免繁琐。而网络文学本身的新媒体特性大大减轻了网络文学课程中资料转换的难度。网络文学依托于互联网而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以电子化的形式存在,很多作品甚至实现了文字、漫画、音频、视频等全媒体的呈现模式,这让网络文学课程在多媒体上能够展现更为多元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其次,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动性的发挥,扬长避短。翻转课堂讲究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以集中的知识点的形式来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把控。正如前文所述,网络文学的经典化过程并未完成,很难延续传统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史学”视域下的文学梳理模式。从中南大学和北京大学等较早开设网络文学课程的学校来看,其教学模式多是专题性的。中南大学欧阳老师提出的“五环教学法”,即将教学活动分为现象切入环节、双向交流环节、学生助讲环节、课件演示环节和教师总结环节。这种教学结构完全打破了常规文学课程的史学思维,从专题出发,教师根据本身的理论功底对现下的网络文学进行的整理,以现象和案例的形式将内容引入课堂,在学生讨论后再以知识点的形式进行整理分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控。欧阳老师提出的“五环教学法”中教师的引导辅助式教学,其实和翻转课堂当中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一致的,因此欧阳老师的教学实践实际上是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对网络文学的课程具有适用性的有力证明。

最后,网络文学的当下性和在场性特征,保证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热情。有人说网络文学是一种“年轻”的文学,这不仅仅是指网络文学诞生的时间很短,也是指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阅读者大多都为年轻人,是年轻人的文学。从最新的数据统计来看,95后的作者和读者基本占据了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群体的半壁江山,网络文学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可以说,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学生都有过网络文学的阅读经历,他们有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和类型偏好,甚至有一部分的同学进行过具体的创作实践。这些都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网络文学,课堂上适当的引导就能极大的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于学生来说,网络文学正是这样一门能将兴趣和学习结合起来的课程。

二.网络文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1.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课程学习。

对学生进行分组,是构建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网络文学多设置为文学专业的课程,虽然班级人数和大课相比不是很多,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学习小组的形式,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学习小组的构建打破了课堂的局限,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翻转式课堂在要求知识的“信息传递”之外,更关注对知识“吸收和内化”过程的把控,但是这种“吸收和内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课堂之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很难保证能够及时的进行回复和处理,学习小组在这种时候能够起到一个补充辅助教学的作用。学习小组的分配可以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按兴趣进行分配。网络文学门类繁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内容偏好来自由进行组队,这样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更为持久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发挥个体的积极性。

二是学习小组的构建根据具体不同的学习项目允许进行自由调整。网络文学课程的结构是以专题的形式展开的,而网络文学因其本身的独特性,往往需要兼顾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不同专题下面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会有所调整。那么灵活的组队方式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采用专题式课程结构,突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从现有的网络文学课程教学实践来看,课程内容涉及多个专题。从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与创作》课程早前的内容来看,涉及到了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的研究,文学网站运营情况的观察,具体网络文学作品的解读,以及创作主体的研究,还有最引人注目的网络文学创作实践等等。而中南大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偏于传统,从其网易公开课的课程介绍来看,其网络文学课程着重于“介绍网络文学创新与欣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去探索“网络文学创作与欣赏的独特魅力”。课程内容从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开始,涉及到网络文学的载体与、特征、类型、作品欣赏、并对网络文学意义和趋势进行了探讨。可见,网络文学的主题选择其实是非常多元化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的学习情况来进行灵活的安排。当然,专题的决定也不妨参考一下学生的意见:教师可以给出多个选项,让学生做选择题,甚至直接让学生进行专题的提案也未尝不可。这种方式在加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在专题的选择上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之外,在课堂中也要更进一步的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通过主题内容的自主讲解、讨论甚至原创作品的展示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强调理论和创作实践的结合,课堂形式灵活多变。

网络文学的课堂是理论型人才的培养场所,但却不应该仅限于此。作为当下最为活跃的文学创作形式,网络文学当然有其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但具体的创作实践往往更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除了少数的几个学校,几乎所有开设网络文学课程的高校,对于这门课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都是寄予了期望了。哪怕以专门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著称的北京大学,在这门课程的设置上也加上了“创作”二字。可见,网络文学课程中虽然理论是基础,但是创作能力的培养也备受关注。

因此,在网络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以理论为主导,但是要贯穿创作实践的思维。高校中开展文学理论研究已经历时数十年,网络文学的理论性教学必然也是驾轻就熟。因此,在这里我们重点谈一谈网络文学创作实践的培养。从现有的课程教学来看,在创作实践的部分主要是两种培养模式:一是选择让学生直接进入真实的网络文学创作环境去进行创作,并通过真实的文学网站的评价体系来对其作品进行评价;还有就是将写作理论引入到课程内容当中,希望通过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讲授,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后者违背了翻转课堂的基本原则我们姑且抛开不谈,重点来看看第一种。这种模式实际上是2014年北京大学的网络文学研究与创作课程的学生做的一次尝试,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其中表现最好的作品也仅获得一万多的阅读量和过百的收藏,因此各种负面评价纷至沓来,这对学生的创作热情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因此,在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作实践活动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从大纲讨论到故事接龙,从场景构建到情节的推演,课堂上可以做灵活多样的创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也能够在一次次的创作中增强信心,培养兴趣。

4.将学生意见引入评价体系中,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这不应该仅限于学习的过程,最后的评价过程也应该包含在内。在每一次的课堂展示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通过不记名方式让本次不参与展示的学生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作品,或者针对具体的创作实践给出相应的评价,比如在故事接龙中,可以通过评分,选择每一次被接龙的作品。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小组成绩评价的依据。将学生的意见引入评价体系,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在网络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都有极为积极的意义。当然,网络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累都还相当有限,因此,对其教学方式的研究和讨论还要继续。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在网络文学课程中适用性也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对其进行检验,但是这个检验的过程必然能够推动网络文学课程的教学得到进一步的研究,这种尝试将是极为有益的。

猜你喜欢

创作实践网络文学过程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少儿版画主题创作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