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微
2019-11-26张启新
张启新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要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消除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语文阅读教学是关键,通过阅读教学,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苏州大学文学院王家伦教授认为,语文越来越难教,因为我们的语文“失态”了。他认为“失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为“稚态”,至今不知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其二为“变态”,把语文教学变成了赤裸裸的为考试服务;其三为“异态”,把语文教学异化为泛文化教育甚至政治教育;其四为“作态”,故作深沉,把授课的过程当作个人的“表演秀”;其五为“富态”,盲目求“新”,盲目追求高大上。真是一语中的,我认为高考改革背景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要在“有效”二字上下功夫。
一.加强学法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新媒体时代,教师要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更应该改善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学法指导,这样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使阅读教学更加有效。不同题材和文体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语言风格,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就人教版必修教材来说,学习《再别康桥》时,重在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体会;学习《雷雨》时,重在对角色的揣摩体会,可通过组织学生表演使其把握人物的个性;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重在让学生学习演讲的技巧与方式,可组织演讲比赛,让学生学以致用。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构建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课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主动阅读,拓宽阅读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积淀,提升文化欣赏的品位,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合理使用教材,整合教材资源
“教材处理主要有两个层次,其一为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其二为教师通过文本,与学生的对话。”而大多老师在使用教材时,严格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按部就班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教师被教材牵着走,学生又被教师牵着走。教师被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我们应该学会灵活合理地“用教材”而不只是“教教材”。
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课堂生成,根据教学实际,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目前”最为需要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而不是选择可能考到的进行教学活动。要灵活处理教材,具备宏观把控教材的能力,可以适当地进行整合,也可以适时地补充与之相关的文章。
三.利用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现在媒体技术发达,媒体资源可利用的形式很多,为教师指导学生拓展阅读提供了便利条件,只要我们能灵活应用媒体资源,将阅读教学和媒体资源有效整合,就可以辅助学生研读文本,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可以让阅读教学“活”起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张,大多学生自律性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仅靠学生自觉完成很难落到实处。所以,教师在讲到某篇课文时,可以推荐该作者的其他著名作品;或者涉及到文章主题时,适时地推荐类似主题的文章。也可以让学生把阅读的体会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交流,互相点评,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尝试把电子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相结合。
四.细化教学任务,增加阅读容量
开展阅读教学,应结合学生的阅读文本、阅读主题题来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样才会更好的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也让学生在每一次阅读中有所收获,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要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课,合理安排早晚读,阅读思路可以采取“早读—午品—晚练”的模式,细化目标任务,增加阅读容量,不能一讲到底,也不能放任自流,真正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多次强调要抓核心素养的转化落实:“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如果最终落实不到教学一线,指导不了实践,结果很可能就是失败。”随着新考纲的实施,语文加重了考核阅读速度和阅读量,针对新高考语文试题凸显的新变化,在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学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在今后的高考中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