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集与长篇小说的名著阅读教学比较
2019-11-26韩金容
韩金容
“整本书”尤其是经典名著阅读不仅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作用[1],而且在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培养[2]以及“终身阅读习惯”养成[3]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学业就是考分”观念[4]、“图像”为王[5]、“电 子”浸透[6]和“雅俗无高低”论调[7]等各种力量的夹击下,“整本书”尤其是“高值化”的经典名著[8]阅读长期处于不堪的局面——不但存在着“阅读认知”误区[9]、“读书取向”偏离[10]等问题,而且在阅读量方面离理想的要求很远——无论小学生[11]还是中学生[12]抑或大学生[13],直至现在,调研结果仍显示出初、高中生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14]、名著阅读困难重重[15]等诸多问题。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的状况?笔者所在学校的尝试是,从2010年始便举办读书节[16],从2017年起就以“显性课程”[17]的方式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实验”[18]。
显然,不同文体有不同的教法,其依据除文体特征外,还要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两个因素[19]。在此,拟以高一级实验教材《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和《三国演义》为主要例子,对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的名著阅读教学进行比较性探讨。
一.两者的共同点
1.文本性质相同
首先,两者均属于文学范畴,是“语言的艺术”,是虚构或者说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正因为这样,乔伊斯·卡洛尔·奥茨才宣称:小说“做的是比较认真严肃的梦”[20],巴尔扎克也才会认为,小说是“严肃的谎言”。其次,两者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或拟人化的形象,并饱含着思想或感情,当然,其思想感情总是蕴含在虚构的感性世界里而非直接表达出来,换句话说,小说用形象“说话”。
2.教学目标相近
教学目标的确定,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考虑文本的特性。既然两者同属于“语言艺术”,那么,其教学目标的定位首先就应该是“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的提高。从世界著名小说(如《契诃夫短篇小说集》《红楼梦》)通常都出自“语言大师”的角度看,其对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无疑是极为有效的。其次,既然两者都用形象“说话”,那么,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应该有“感性美与理性美”[21]的领略。这里的“感性美”对应于“形象”,“理性美”对应于形象所说的“话”,领略久了,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自然就上来了。再次,既然两者的形象所说的“话”都是“蕴含”的,其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应该还包括“由表入里”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即“借助形象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而达到抽象思维的培养和提升”。最后,既然两者都是“语言艺术”就不可能不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故其教学目标的定位也不妨有“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提高。
显然,对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而言,上述四个教学目标的定位在重要性上依次下降。从如何实现教学目标角度讲,下列几点很重要。第一,由于小说是形象的,所以应高度重视学生“想象力、感受力和深入到感性背后的能力”[22]的培养;第二,由于“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 ,都是探不到底的”[23],所以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和多元化解读”[24];第三,由于小说是虚构的,所以应按“文学的创造性和审美性来教”,防止学生将其错当为“实证性的历史知识来学”[25],如让学生清楚《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关羽等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真人有很大差别;第四,由于“促成学生继续读下一部名著的行为”是“名著阅读教学”更为成功的标志,所以应重视“续推工作”[26],如教完《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可推出另外两位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和欧·亨利。
二.两者的不同点
1.文本结构不同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是选集型的书,虽出自同一作家之手而显得比系统——如主题思想相同或相近、艺术手法相同或相近,但毕竟各篇都是互不关联的独立、短小之作。相反,《三国演义》却是鸿篇巨制,主要人物的活动几乎贯穿全书,展现的是一幅远比前者更为立体而又复杂的生活画卷。
2.阅读心理不同
短篇小说集各篇已是一个无需划分的相对容易接受的小单元,所以学生一般不会有“畏避情绪”[27]。如果他对某一篇觉得没兴趣而重新挑一篇阅读,从欣赏角度看不会有大碍。相反,长篇小说的“宏大性”和“整体性”突出,这个并非“简单明了”的复杂系统[28]易让学生产生压迫感,如果学生对某一部分没兴趣而想“跳读”,则可能出现往后“不知所云”的问题。
3.阅读阵地不同
长篇小说的大体量和连贯性决定了绝大部分的阅读是课余时间,课堂主要用以答疑解惑[29]。相比之下,短篇小说集自然形成的“小单元”特点决定了其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兼用,必要时还能做课堂上单篇小说详读详解的安排。
4.教学重点不同
长篇小说的教学重点在于梳理庞杂的结构线索,找准促成人物性格发生变化的重要事件以及故事情节的关节点,剖析人物形象或重要场景的深刻内涵,揭示作品呈现出的时代精神及其现实意义。短篇小说集的教学重点在于梳理各篇的异同点并归纳出作家的创作风格乃至前后的变化,找准能充分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重要细节或场面,探究“短而精”的构思方式及其价值之所在,玩味甚或借鉴作品语言的独到之处。
5.教学方法不同
作为教学重点的突破,教学方法上长篇小说适宜于用“提纲挈领”法[30]、多维透视法(如文艺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而短篇小说集则适宜于用单元归纳法、单篇精讲法等。另外,“成就动机”法[31]、名家伴读法、任务驱动法、主题研讨法、分组讨论法、知识抢答法、阅读报告法、“辩论竞赛”法[32]、戏剧表演法、“网络助推”法[33]、读写结合法等,均可为两者所共用,但采用何种方法更为适宜,则必须根据文类特征、学生情况和阅读进程而定。
三.余言
因未见同题文献且篇幅限制,讨论自然是挂一漏万,只希望这篇尝试性的文章有抛砖引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