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与非叙事类的名著阅读教学比较
2019-11-26梁小艳
梁小艳
长期以来,正如巴金曾经说过的,许多学生已成了“考分的奴隶”[1],加上“学校普遍不重视课外阅读教育”[2],而“语文阅读教学”则“在很有限的选文上拼尽全力,不给学生留下任何自由阅读的空间”[3],结果是许多学生在“阅读认知”上有误区[4]、在“读购表现”上有偏差[5]、在“读书取向”上有偏离[6],并且其阅读量和阅读面还严重不足——从小学生[7]到中学生[8]再到大学生[9],差不多都是一个样。诚然,由于各方面的努力,今天的情况比以前好一些,但在“整本书”尤其是经典名著阅读问题上仍未有大的改观——包括名著阅读量[10]、名著阅读困难[11]等等。现在,“整本书”阅读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下而成为“显性课程”[12],其走进课堂,大大地改变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总体格局,使高中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特质”[13]。从教改目标是“核心素养发展与提升”的意义上讲,这可算是一件大好事[14]。不过,再好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思路、措施和条件”[15],没有持之以恒的细心求证的实践,那就只是一厢情愿的事。
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探索,名著种类的区分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这里仅以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实验教材《红楼梦》和《蒙田随笔》[16]为例,探讨“叙事类”与“非叙事类”名著在阅读教学上的差异。首先应该说明的是,文体区分有不同的标准,也有不同的意见[17]。虽然“叙事类”和“非叙事类”各自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种类,但因为长篇小说是“叙事类中的集大成者”,所以本文的“叙事类”以极具代表性也是“认同率”高的《红楼梦》[18]作为例证,又因为随笔在各种作品中属于那种比较少“事”或者说以“思”为主的文类,所以本文选取《蒙田随笔》作为“非叙事类”的代表来讨论。
一.教学设计比较
《红楼梦》和《蒙田随笔》的阅读都属于高难度的阅读行为,其对“考试至上主义”[19]背景下课业压力大的高中生来说,仅“阅读时间跨度大”[20]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故此,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使整个阅读活动顺利开展。
1.《红楼梦》教学设计
《红楼梦》篇幅长、内容博,学生大部分阅读活动只能在课余时间进行,故课外阅读是每周一课时教学安排所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教学方案的设计为:第一阶段通读全书(7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教师制作的“每日学案”表格(含阅读章节、日期、时长、内容概述、好词佳句积累、阅读感悟、疑惑之处)填写;第二阶段精读部分(2周),以问题解答的方式进行;第三阶段研读质疑(3周),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第四阶段评价交流(1周),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理解、感受和评价形成书面报告。
2.《蒙田随笔》教学设计
《蒙田随笔》虽为单篇随笔合集,但作者阅历极其丰富,学识异常渊博,几乎什么都谈[21],其深邃“并非是自然而然地向读者敞开”[22],学生读时常会有不知所云的困惑。基于此,笔者这样设计教学方案:分别以“认识品格”“认识思想”“认识智慧”三大主题为单元,以6周各用2周时间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为方式,以《情感驱使我们追逐未来》《论恐惧》《殊途同归》《论书籍》《君王的功过应留待后人定论》为精读篇目,以任务驱动为手段。
二.主要教学方法比较
(一)《红楼梦》教学方法
1.“提纲挈领法”。《红楼梦》从叙事路径看是由三条经线与若干纬线交叉编织而成的网络式结构。而在三条经线中,宝玉的人生悲剧始终贯穿其中。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采用提纲挈领的方法,抓住宝玉命运这条主线,向其它经线和纬线辐射,逐步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2.“多视角文化研习法”。《红楼梦》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在阅读教学时,采用多视角文化研习法,让学生任选一两个文化视角探究,以达到更深层次的阅读效果。
(二)《蒙田随笔》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蒙田随笔》,很难弄懂其深刻而又复杂的思想,甚或还会产生望而却步的懈怠情绪,故教师精选篇目作示范性讲解,帮助他们抽丝剥茧地读懂文本。
2.内容重构法。在《随笔集》扉页上,蒙田说:“读者,这是一本真诚的书,我一上来就提醒你,我写这本书纯粹是为了我的家庭和个人,丝毫没有考虑对你有用,也没想赢得荣誉。”[23]此话虽谦虚,但也说明这本写生活话题和历史话题的书,是一本“非虚构”[24]且流露出真情的书。所以教学上,想方设法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故事”或“已知信息”同文本“联结”起来[25],以达到真正理解其中深奥道理的目的。
三.教学模式比较
1.《红楼梦》教学模式
作为长篇叙事作品,《红楼梦》的内容和结构均具有“整体性”特点。故在教学模式上,笔者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环环相扣的“四个阶段”:通读质疑→精读答疑→研读解疑→重读表达[26]。
2.《蒙田随笔》教学模式
作为选集型的书籍,《蒙田随笔》虽然由各自独立的单篇文章组合而成,但在思想、编排和布局上,所有单篇仍与整体存在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基于此,笔者在执教《蒙田随笔》时采用了如下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精读单篇,提出疑惑→联读多篇,寻找异同→回文验读,归纳总结→成果展示,探究升华。
四.结语
上述比较,侧重于分析文类乃至具体文本教学之间的差异,至于作为名著阅读教学的共通之处——如“学生学习动机”[27]、“教师教学方法”[28]、“高中和高校名著阅读教学之异同”[29]、“名著与名篇阅读教学之异同”[30]等等,或者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包括语言[31]、思维[32]、审美[33]、文化[34]等,则基本上未涉及。另外,因未见同题文献的存在,所以本论述属于尝试性的范畴,但愿能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