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2019-11-26杜彩莲
杜彩莲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八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本文笔者就多年以来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作以下探讨。
1.引趣激兴,创设情境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2.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阅读教学中,我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主题,有目的的阅读,学生是主动的接受者。学生在阅读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3.培养质疑释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比如课文《卢沟桥烽火》一课,开头写道:“九一八事变后……”,结尾写:“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问:“九一八事变是简述了怎样一件事情?”、“抗日战争又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4.将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
4.1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提升感情认知,得到情感的教育。小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品德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时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适合的书籍,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抓住能够进行情感教育的文本对学生进行各种情感的教育。而作文是学生情感抒发的一个窗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读写写、读读练练等方式来进行阅读的延伸。
4.2 教师要通过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教给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进行诵读,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将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精彩的段篇章熟读成诵,以提高学生读写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能够品评,通过自己的品读思辨把握文章内涵,要心到、口到、眼到。
4.3 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安排阅读竞赛、齐声诵读、点名诵读以及打擂式诵读等多种形式营造“人人爱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训练中提升阅读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导读,还要能够以疑促读,让学生通过自读为主的方式阅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从而提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