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11-26姚丽娜
姚丽娜
(安徽亳州市涡阳县第一小学 安徽 涡阳 233600)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
1.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善于发现事实、现象与问题间隐蔽的联系是创新性思维的特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不唯书,敢于反其道而思,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根据故事过程推测可能产生的另外一种结局,借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如《赤壁之战》一文,讲到曹操接到黄盖的诈降信,信以为真,最后败得一塌糊涂时,有个学生就好奇地问:“曹操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吗?为什么会上当?假如他当时头脑冷静,识破黄盖使用的计策,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教师巧妙利用这一问题,相机进行点拨,组织一场讨论,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气氛活跃,发言新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而且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了发挥。
2.由学生扮演角色,有利于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提高
喜欢游戏是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天性,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外向开朗的天性,尤其喜欢去模仿或者扮演某一个人物角色,并在教师的表扬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给予孩子这样的一个机会。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有很多文章都会涉及很多的人物,每一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特点也是各有不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一种游戏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认真对待语文的学习,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角色的朗读,如:“孩子们,下面有谁愿意扮演晏子的角色和楚王的角色,进行朗读呢?”由于小学生的争强好胜,他们渴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便会积极地参与其中,争先恐后地举手。接下来就是学生精彩的朗读表演了,学生不时在朗读中加入自己的创新表演,或是夸张的语气,或是形象的表情,都为朗读增添了勃勃生机,引起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从而让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提高。
3.努力帮助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独立创新
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的具体图像,让学生展开联想,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比如说在教《游园不值》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如你身临其境,看到伸出墙外的红杏时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在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之后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描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酝酿和不断地改善之后在班上讲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
4.创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出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加入进来,让学生开始主动思考问题,创建一个民主的、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有很多文章需要学习与鉴赏,那么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应的预习,并且预留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在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如果回答错了,其他学生可以纠正,如果不足,学生可以补充,如果对老师的讲法有疑义,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讨论。
5.精心为学生设计作业,点燃学生创新火花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家庭作业的巩固,它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家庭作业的布置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口头的、书面的、用脑子思考的。不仅仅包括语文知识,还包括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去学习。教师作业的布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学习的时候依托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学。当学生学习完具有故事性的文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个故事进行演讲比赛,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在讲一篇具有游览性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之后,在回家为父母讲解这个游览地方,让家人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父母请到学校来介绍自己的校园,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最后,学生在学习了常识性的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关于动手能力的作业,例如在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考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总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真心的给学生正确的评价帮助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校从小就爱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