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的拼图》有感
2019-11-26肖成林
肖成林
在文学的百花园里,有一类奇葩叫做散文;而在绚丽的散文品种里,又有一种好似暗香疏影的小花叫做小品文。“小品”一词来自佛学,本指的是佛经的节本。“小品”是相对于大品而言的,即是篇幅上的区分,而不是题材或体裁的区分。“小品”一词后来运用到文学领域,同样也没有严格的明确的定义,凡是短篇杂记、随笔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小品文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即兴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断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所以,无论是创作小品文,还是欣赏小品文,都是一件令人轻松、随意和爽快的事情。我因为平时从事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比较忙,虽经常使用手机上网却无暇阅览那些长文宏论,所以多是在微信群的教师朋友圈里找一些篇幅短小而内容精粹的帖子细品。于是我读到了下面这篇小品文:
生命的拼图
莲 姬
以前经常有朋友问我:“爱情事业家庭朋友,哪一样在你心中最重要?”
我想,根本就没有必要给他们排序。
当你把爱情排在第一位,你会发觉,拥有爱情其实是那么容易。爱情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重要,事业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把事业排在第一位,你会发觉,自己是那么的孤单。用尽计谋,朋友和家人都离你远去,你宁愿用自己的一切换回和亲朋好友相聚的美好时光。
爱情事业家庭朋友,理想抱负原则尊严,其实每一样对我们都很重要。生命就似一张拼图,缺少了哪一块,拼图就不完整。生命也是如此,缺少了哪一样,我们的生命就不完美。
人生总有些遗憾吧!昨日已去,一切都无法弥补。我们都有一张不完整的拼图,而且是要经过最大的努力才能拼出的一张看似完美的拼图,不要再问哪一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把它拼出来。
读完上面这篇300来字的小品文,我犹如饮下一杯智慧之泉,似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也顿生了诸多的人生感悟。
社会愈发展,人也愈精明。如今说谁“傻帽”谁都不会痛快承认,反之,倘若夸谁“精明”谁也不会断然谢绝。可是,“精明”与“智慧”之间并不能画等号。“精明”之人,善于思考、比较和选择。然而,同“精明”的人交往,往往是自己吃亏上当的时候多;而同“智慧”之人相处,获得最多的则常常是启迪或教益。尽管真正称得上智慧之人的总是凤毛麟角,但现实生活中仍不乏拥有智慧的人——例如这位写作《生命的拼图》的教师朋友。
在读到《生命的拼图》一文之前,我也曾搜集到两个典型故事——都是关于如何选择的“智慧”的。然而经过三方对比,我仍觉得是作者“莲姬”在《生命的拼图》中显示的智慧似乎更胜一筹——因为最切合我们每个人的实际、同时也最具有实践意义。
先看故事一:
一天,一男青年小王同未婚妻和未婚妻的母亲三人一道去公园划船。在船上,未婚妻的母亲对小王开玩笑说:“我和你未婚妻一同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一个?”小王略加思索便答道:“先救未来的母亲!”这句十分得体的话,说得未婚妻同她母亲都很满意。
显然,这个故事里的男青年小王在言语交际中十分得体地运用了双关语。让我们深入考察一下,为什么小王这里非要用“先救未来的母亲”这一双关语作答不可呢?这是由于特定的“情境”,决定着小王的言语表达方式非得利用话语的结构与交际功能这一对矛盾不可。因为男青年小王和未婚妻此时此地都心里明白得很:老人的问话,表面是在开玩笑地考查未来女婿对自己和女儿的态度,实质上,其目的也是在测验小王的人品与智商,看你怎么回答。在这样一个“情境”的限定之下,男青年小王在选用语言表达方式的时候,就得考虑如何措词才能关顾好母女双方。倘若说“两人都救”吧,显得太没水平;说“先救母亲”吧,未婚妻听了会觉得他是在拍丈母娘的马屁;说“先救未婚妻”吧,丈母娘听了会觉得他是没良心。总之,很可能会因一语不慎而得罪双方,所以,此情此境下的小王机智地选用了双关语来作回答。小王此时有意地撇开了话题中的“哪一个”这一单独概念,同时又巧妙地模糊了“先救”这一时间概念,而精心选用了“未来的母亲”这一普遍概念,从而使话语的结构与交际功能的矛盾达到了统一。大家细致地体味一下,这句“先救未来的母亲”是不是用得再准确得体不过了?因为“先救未来的母亲”这一回答同时关系涉及了未来的丈母娘和未婚妻两个方面。由于是未婚妻的母亲在发问,因此“先救未来的母亲”直接地关顾了未来的丈母娘;同时还由于按照一种事物或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未婚妻将来结婚后终归是要生孩子做母亲的,因此“先救未来的母亲”又含蓄地关顾了身边的未婚妻。真是双关语用得巧妙,母女俩听得欢心。
上面故事中男青年小王的回答,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然而,如果再仔细体察一下的话,如果故事中假设的“情境”真的发生了,这种“智慧”的实用价值到底有多大呢?救人总会有一个先后,既然“未来的母亲”需要你我再三思辨与确定,那么在具体的“实践”检验之下,一切伪“智慧”不都是纸上谈兵又是什么?
再看故事二: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先抢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个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先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有人点评说: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所以,贝尔纳的答案既具有“智慧”性又具有实际操作性,能获大奖的确让人口服心服。然而,这个故事中假设的“情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智慧”而已。
如果将上面两个故事中提出的问题,同作者“莲姬”在《生命的拼图》中提出的问题“爱情事业家庭朋友,哪一样在你心中最重要?”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不论“先救哪一个”、“先抢哪一幅”、“先选哪一样”,虽然都是让人无法轻易取舍的,但同样都体现了一种“智慧”价值在其中,而且后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更紧——因为我们每个人可能遇不上“救人”的场景、我们每个人可能得不到“抢画”的机会、但我们每个人一定摆脱不了“爱情事业家庭朋友”中的任何一样。于是,容不得我们每个人不认真地思考、比较与选择一番。可是,“爱情事业家庭朋友”中的任何一样,真是那么好选择、好割舍的吗?结果可能就会像佛经中所揭示的那样——成为人生痛苦的“八苦”中的“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之源。
正因为这样,我很欣赏作者“莲姬”所作的理性分析:“爱情事业家庭朋友,理想抱负原则尊严,其实每一样对我们都很重要。生命就似一张拼图,缺少了哪一块,拼图就不完整。生命也是如此,缺少了哪一样,我们的生命就不完美。”
同时,我更赞同作者“莲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我们都有一张不完整的拼图,而且是要经过我们最大的努力才能拼出的一张看似完美的拼图,不要再问哪一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把它拼出来。”——也许,最简单的就是最有效的!不管旁人另有怎样的独到见解、体会与做法,反正我是读了作者“莲姬”写的《生命的拼图》之后,决定从中汲取她(或他)的智慧来充实我的人生——不再管哪一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把它拼出来!能拼出一块是一块,即使最终一块都没拼成功也无怨无悔,因为在这“拼”的过程中,生命之花一定会绽放光彩,甚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未可知也……
总而言之,这篇《生命的拼图》的小品文,我们除能看到它外在的篇幅简短之外,还能感到它内在的深刻独到:其观点立意——直接而明确,其论述分析——周严而辩证,其思路方法——简单而实用,其人生启示——励志而隽永。特为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