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沿山旅游带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9-11-26曾维静
朱 娟 曾维静 侯 琳
一.绵竹沿山旅游带资源现状
绵竹沿山旅游带属于龙门山生态旅游带一部分,位于龙门山前旅游发展轴上,是以龙门山脚下的沿山公路为轴,将沿山的汉旺、九龙、遵道、土门、广济五个镇连为一体形成的一条旅游观光带。由于其正好处于龙门山脉与平坝地区交界处,拥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乡村景观,旅游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再加上成彭、成绵复线等高速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优势明显。沿山旅游带前期开发重点以乡村旅游为主,称之为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由拱星生物海绵礁科普基地、汉旺宗教文化旅游区、九龙仙山、玉妃故里、麓棠温泉、中国玫瑰谷、广济文化旅游区组成。其区内农、林、牧、山水、文物古迹、宗教文化、乡村文化等旅游资源的多样组合,构成了以乡村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等主要类型的旅游聚集带。通过对从汉旺至广济沿线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整理,无论是从景点数量还是资源类型上,绵竹沿山旅游带都较为丰富。
二.绵竹沿山旅游带发展历程
1.5·12地震前
(1)孕育萌芽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绵竹沿山旅游带孕育萌芽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绵竹沿山山区为发展更多的耕地,长期大量砍伐森林,种洋芋、红苕、玉米等农作物,但经济一直处于贫困状态。此后,在观念引响和政府引导下,逐步开始退耕还林,为发展经济,倡导当地农民沿山栽种果树,主要种植梨树,并在荒地荒坡种牧草养畜,使植被地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此时大家并没有开展旅游活动的观念。虽然主观意识上没有沿山旅游的概念,但实际上沿山的农业旅游资源基础已经孕育,已有部分游人慕名而来。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倡导下,当地少数农户开始把自产的农特产品用以接待游人,出现了旅游接待活动的萌芽。
(2)规范发展阶段。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户感受到了发展旅游所带来的实惠,沿山几个乡镇也逐步意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利用当地特有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来开展旅游,鼓励当地农民大量开发果园、花园、特种养殖业等,有意识的打造旅游资源以吸引游客,至此“沿山旅游”概念逐渐形成。同时政府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开始“以节促旅”,举办梨花节、尝果节等,节庆期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既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在开发模式上,绵竹政府采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的沿山开发模式,使得绵竹沿山旅游带得到了科学规范的发展。
(3)品牌打造阶段。2000年之后,绵竹沿山已初步形成了沿山地区十余万亩梨花资源,绵竹政府开始以花为媒,打造沿山旅游品牌,实施“沿山综合开发战略”。第一步就是加速沿山基础设施建设,修建连接沿山10个乡镇的沿山公路,大力提倡修建沼气池,整修农村建筑,改善农村整体环境。同时引进猕猴桃、香蕉梨、金花梨等优良品种,扩大果林木的栽种面积,打造花果园、油菜花田等,通过每年的梨花节、赏果节来吸引大批游客,形成了“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的绵竹沿山乡村特色旅游品牌。
2.5·12地震后
绵竹是5·12大地震的极重灾区,而沿山五镇又是极重灾区中的受灾重镇,绵竹沿山的建筑几乎夷为平地,沿山旅游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在江苏省对口援建城市的帮助下,绵竹沿山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
(1)规划复苏阶段。地震发生后,常州援建指挥部受江苏省援建指挥部和绵竹市人民政府委托,牵头编制绵竹市沿山风光带规划。规划以构建沿山地区整体景观格局为指导思想,以”印象川西”为主题,建设融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色产业、新农村建设风貌为一体的沿山风光带,绵竹沿山旅游带正在规划建设下逐步恢复,基础设施等较地震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2)稳步提升阶段。为顺应发展,2012年,绵竹市政府对绵竹沿山旅游带进行了重新规划,委托规划设计公司编制形成了《沿山生态旅游带总体规划》,这标志着绵竹沿山旅游开发建设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该规划将沿山生态旅游定位为以山地乡村度假、花海温泉体验为主题,以沿山乡村生态旅游带为辅助,以绵竹民间文化为亮点,以震后遗址纪念体验、宗教文化为补充,形成的兼具山地平川特色的生态观光旅游带和特色乡村旅游圣地。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现绵竹沿山旅游稳步提升。
(3)高速发展阶段。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沿山旅游高速发展,一个又一个荣誉是对沿山旅游发展的最好的肯定。2015年8月绵竹乡村旅游带成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旅游区,同时也是龙门山环线旅游经典之作。2015年11月,绵竹沿山旅游观光带上的玫瑰谷成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水街和花宿等项目的完工,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往沿山旅游。
三.绵竹沿山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沿山旅游带从萌芽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几个年头了,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遭遇瓶颈,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产品同质化、旅游模式单一、品牌效应不明显、缺少整体规划引领等。
1.内部交通系统不完善
绵竹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市内外交通,不管是成兰铁路、成彭什绵城际高铁、德天铁路、德阿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绵竹段还是德绵快速通道,都使绵竹的交通区位优势凸现了出来。但是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绵竹的外部交通优势明显,而内部,特别是沿山旅游带交通系统显得不够完善。仅有通过德阿公路经汉旺进入、从绵竹经九龙进入、从绵竹经遵道进入、由玫瑰大道进入和从亭云路经广济进入,且沿山带内道路大部分都属于是乡村道路,等级不高,在旅游旺季极易发生交通堵塞。
2.后续发展资金短缺
沿山旅游带在灾后重建后,基础设施较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为发展旅游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发展旅游是可持续的、绿色生态的,绵竹市政府也在极力的去发展沿山旅游带,但是发展旅游的投资回报期比较长,由于政府资金短缺,后续旅游发展乏力。
3.旅游产品老套化、同质化
绵竹沿山旅游带一直以来都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过去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乡村旅游产品老套化、同质化,沿山旅游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发展路径。整个沿山带多是以赏花尝果吃农家饭来吸引游客,没有形成明显的地域性特色,虽凭借地理优势吸引了一批成都和绵阳的游客,但是对于更远地区的游客的吸引力明显不够。
4.品牌形象不明显
绵竹沿山旅游提了20几年,发展了20几年,但是现在整个沿山带的发展现状多是由沿山公路将沿线零星的资源点串联起来,沿山公路仅仅是交通通道而已,不是文化走廊。整个沿山带也没有统一的旅游形象标志系统,从视觉上来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5.旅游发展各自为阵
绵竹沿山五个镇,本系沿山旅游观光带上五颗明珠,作为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理当是一个整体,而实际上五个镇是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各自在行政区划范围内”自弹自唱”。目前整个沿山带并没有一个机构组织来对沿山带的旅游发展进行统筹管理。九龙镇的九龙山和土门镇的麓棠温泉虽然联袂申创成功国家级AAAA景区,但是对于景区的后续发展经营,两个景区也是各自为阵,九龙山景区由跑马岭旅游公司管理,而麓棠温泉景区又由土门镇的相关单位进行管理。
6.闲置资源比较多
绵竹沿山旅游带的旅游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类型上都十分丰富,但是由于资金的薄弱、没有一个强大的机构来进行统一的管理开发经营,现有的管理单位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辖区内所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经营等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资源出现了闲置。比如前期已经打造出来的四季花田,现目前就处于闲置阶段,即便是有很好的资源条件,也没有办法得到很好地利用。
四.提升措施建议
总体来说,绵竹沿山旅游带的资源非常具有优势,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首先要深研政策抓机遇,绵竹市成功入围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的地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旦创建成功,将对绵竹旅游业带来一次全新的提升和跨越,沿山旅游带也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做好区域内资源融合,同时也要主动积极的融入到大龙门山旅游发展中,实现真正的全域发展。其次要积极联动搭平台,政企合作,社区参与,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搭建平台让企业参与到旅游的规划与开发中来;企业提供科学化的管理,搭建平台让社区参与到旅游的服务与管理中来,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同时要产业融合促发展,不仅仅是将旅游和农业、工业、文化、体育捆绑在一起,而是要依据绵竹沿山旅游带的现状及其他产业的特点,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和其他产业进行深度的融合,发现“旅游+”的更多可能。最后要创新思路做营销,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除开使用传统媒体宣传和节庆营销以外,也要把握住社会发展趋势,使用一些创新性的营销模式,比如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等进行有效的营销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