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哲学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9-11-26肖舒元
肖舒元
一.引言
古希腊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古希腊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侧重探究世界的最终构成成分和世界的本源。近代开始,西方哲学主要研究认识论,强调主体的理性能力。现代西方哲学向语言学方向转变,这意味着现代哲学的方法论转换,同时语言在这一转换过程中获得主体地位。对于语言学来说,这一转换,有利于从哲学的角度对语言学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关注语言成为现代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语言不在仅仅是一个工具,它对哲学研究有着更深的意义。
二.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维特根斯坦是欧美哲学语言转向的关键人物,维特根斯坦在他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提出的“语言游戏"的概念。“语言游戏”一词表明语言是一种游戏,语言是动态的,其中具体词语的意义也是根据不同的语境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从语言发生的具体活动中体会语言的意义。语言来自于生活,这就决定了语言的历史性、具体性和社会性。生活是语言的来源,不同的生活形式所产生的语言不同,而生活形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影响。
奥斯汀和塞尔日常语言学派的思想受到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观的巨大影响,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区分为三类:叙事行为;施事行为;成事行为。叙事行为指的是说话者表达字面意思的行为;施事行为指的是表明说话人意图的行为,比如承诺,警告等,这需要说话者遵循一定的惯例;成事行为指的是说话者所表达的言外意图被受话人所领会而对其产生的影响或效果,这种行为的完成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美国哲学家塞尔对其思想继承并做了重大补充,并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的是字面的意义与话语的意义不同。奥斯汀与塞尔的思想都强调了话语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存在着差异,字面的意义一定语境下可以表达话语的意义,但在更多的语境下字面的意义不一定是话语的意义,或者话语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字面的意义。语言所表达的意义需要结合生活形式和语境来具体分析。
洪堡特同样是西方语言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洪堡特强调语言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洪堡特提出“语言是世界观”,并且又强调“语言是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其语言”。洪堡特指出,语言应当被看作成一种创造,而不应该将语言看作无生命的制成品。所有的人类语言都有深层次的共性,而之所以语言会呈现千差万别的景象,就是因为民族性的影响。不同民族对客观世界都有不同的理解,这些也都在其语言中体现。
三.对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突出语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念表明了语言是一种活动,它来源于生活,不同语言活动中语言的意义不同,这就显示出了语境的重要性。日常语言学派强调日常语言本身具有丰富性。日常语言的用词或概念之间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区别,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可以满足使用者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所以,对于语言所表达含义以及其应用的研究也就务必将其放在特定的语境之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完善传统教学中以背诵词汇,语法为重点的教学模式,突出语境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注重课文或作者背景知识方面的准备,在讲解新课文前,对所涉及的背景知识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信息,从而用具体的历史的眼光来学习文章,也有利于学生对作者所用语言有更具体和深刻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翻译文章、了解作者意图、并了解相关话语应当使用的语境。2.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创造相应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对话,主题演讲等形式,为学生营造特定情景,使学生和学生之间,或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在特定语境情况下对语言的使用。使对语言的学习依托于语境,回归于语境。3.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于近义词语的异同在不同语境内进行分析。观察近义词语在相应语境内是否可以完成替换,研究语境对词语的限制,以及不同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所会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更好理解相应单词所表达的效果,从而代替教师直接告知单词词义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在语境中更切实理解语义。4.设计活动应具有多样性与趣味性,增加交际性活动,例如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英语语言文化素养,增加学生对英语语境的理解,加强学生语言使用能力。
(二)注重对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
在英语的学习中,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人口等基本国情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奥斯汀的成事行为完成的条件是需要一定的语境环境并遵循一定的惯例,而这些惯例是受各国家的不同国情所影响的。同时赛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表明话语真正所表达的含义与字面意义不同,而话语真正表达的含义一定是受所处国家文化影响的。因此,在对英语的学习中,了解英语国家概况是十分重要的,使英语学习不再是脱离英语国家而存在。只有在将语言放在其所处的国家中,所处的相应历史环境中,考虑到社会各因素对其的影响,研究英语这门语言的历史及演变,才能真正了解到其所要表达的含义以及它所产生的语言效果,使英语学习者可以真正掌握这门语言并灵活运用,而不是死板地背书,使其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加强对英语国家概况的学习可以通过开设专门课程来完成,系统地进行学习,使英语学习者可以清楚了解英语所处国家的基本情况及历史发展。但开设专门课程对非英语专业可能有些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普通英语课上对各英语国家进行介绍,课上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介绍其所了解的英语国家相关情况或讲述他们在相关国家的经历,让学生更加切实的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对英语初学者来说,主要依靠课上教师的介绍,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或故事等形式进行介绍,这也有利于培养初学者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洪堡特指出语言与民族精神是紧密联系着的。语言受民族精神影响,体现社会思想文化,同时,语言也会影响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语言深受语境与所处社会影响,受不同的民族精神所影响。语言来源于社会活动,而不同国家的社会形态不同,不同民族语言使用者思维方式不同,语言的应用随之会有差异。英语学习者在与英语国家人交流过程中恰当的语言及礼仪使用是必须要掌握的。同时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也要不断发展传播本民族的民族精神。这需要教师课上对不同场合特定语言的使用进行讲解,可以通过情节设定和小组扮演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掌握。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介绍相关文化差异,使学生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触碰到禁忌或出现理解差异等。在英语课堂上,尽量避免母语的使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思维,更切实理解英语语言逻辑,在实际使用中加强文化理解,使学生更自然地形成跨文化意识。同时,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在对本民族文化更好理解基础上,尊重外国文化。使英语教学更具实践性与应用性,发展英语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摆脱完全服务于考试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使用语言交际。课堂上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西方哲学向语言学方向的转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从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语言学,使语言成为哲学研究的方向。在促进这一转变的过程中,相关代表人物及其言论主张为后代语言哲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主要针对主要代表人物的主张对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提出几点建议,强调英语所处语境的重要性,语言是来自生活的,所以对语言的教学与学习应该是可持续的、贴近生活的,不应是僵硬的、脱离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