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教师的职业情怀与修养
2019-11-26董彦屏杨怀念
董彦屏 杨怀念 刘 芹
大学教师在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职业情怀与修养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我们大学教师的职业情怀与修养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短短10年的教学体验,谈谈对大学教师的职业情怀与修养的认识与看法。
一.大学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实现有效教学
大学专职教师的基本工作就是教学,大学教师面对的群体是已经成年的学生,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尊、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对成年学生,我们应该教什么,又应该如何教呢?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一种懂得思考、沟通、合作和创新(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大学老师要为社会培养一种会思考、会查资料、会解决问题、会讨论的人才,而不是一种只知道标准答案的人。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需要我们大学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交流、反思,以完善自己的职业修养。为此,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对待教材,认真备课,熟悉教学环节,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尽可能地让有限的课时得以充分的利用。我们一方面要立足教材,吃透教材,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照本宣科。我们应努力在教学内容方面去整合与优化,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2.熟悉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大学课程的性质多种多样,有理论型、应用型、工具型、复合型等。不同性质的学科要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文科的古代汉语而言,它就属于复合型的课程。我们可以把它的整个教学分为三大部分: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讲古汉语常识;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将已讲的理论当作工具去阅读古白文,并且让大家自己给自己打分;最后,教师再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解析,做课堂总结。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阅读古白文的能力就会得以明显提高。
3.在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法强调教师的理论灌输,其优点在于学生能够完整、系统地掌握知识,但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只听到老师一个人在说话。为此,我们应当尝试一下互动式、参与式、翻转式等教学方法,让我们大学课程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以实现大学课程的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4.了解自己的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大学课程自身的理论性,导致大学课堂气氛压抑沉闷,整个课堂只见老师一个人在自导自演。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我们教师应主动打破僵局。我们应了解我们的学生,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学会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并努力去保持、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教学也需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努力做到幽默、阳光与宽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幽默、阳光与宽容。一个老师如能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一个老师如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豁然开朗、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教学、对待学生,那么,他的学生就会感受到无限的温暖。一个老师如能懂得宽容,那他的学生就会倍感激励、鼓励和关爱,从而使教育在精神层面达到最佳效果。
二.大学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做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大学是传授和探索高深知识的场所,大学建立的逻辑起点就是探索高深的学问。大学的学术性、职业性特点都需要我们大学教师具有较高、较广、较深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目前的知识状态,我们应不断地要求自己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开与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力求对自己所教知识的深透理解与精准把握。
大学重教学,也重科研。为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成果,我们大学老师不但要一边教,一边学,还要一边思考。我们只有将教、学、思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的专业修养才能够得以完善。
完善大学教师的专业修养,既是为了教学,也是为了科研。目前,很多老师为了职称晋升,一昧追求科研,忙于发表文章,忽略了大学教师的本职工作——课堂教学;还有一部分老师因无法承受科研的辛苦,一心只满足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其实,教学与科研本身并不矛盾,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实践证明,学术型的教师更能激发学生勇于思考问题,更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与刻苦的学习精神。教学是科研的“隐形动力”,如果缺乏对学生的关注,我们可能会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机会。高质量的教学会有效地推动教师的科研工作。试想,一个认真地为上课做好准备的教师,必然不会局限于课本,他会多方面学习,努力扩开自己的眼界,这也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科研的灵感,拓开其科研的思路与领域。此外,教学相长,在师生互动与讨论中,教师也会因为某一小事的触动,寻找到科研的切入口。
因此,教学与科研是互相促进的,我们既不能浮于教学而忽略科研,也不能沉于科研而抛弃教学。为此,我们大学教师应努力加强我们的专业修养,力求做到:
1.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遵循学术规律,遵守学术规范。
2.拥有专注的治学精神,热爱自己的专业,潜心治学,力戒浮躁。
3.执著于对知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于恒。
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专业修养,我们教师才能激发我们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才能引导他们去追求科学的真理,才能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大学的教育功能才能得以真正地实现。
三.大学教师应当努力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既会教书,又会育人
古话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意谓我们教师自身不但要具有专业知识,内心还要有高尚的灵魂;我们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教书主要侧重于教师的专业修养与职业修养,而育人主要侧重于教师的师德修养。
大学生刚成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大学课堂知识的传授总是有限的,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授予、人格魅力的熏染方面的影响远远大于知识本身。教师的人格魅力取决于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的师德修养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态度、良心、作风、纪律等等。在此,我们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大学教师应当怎样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
1.大学教师应当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教师不是一份显赫的工作,但,很多人在大学毕业后仍会选择教师这分职业。选择了当老师,我们是否就真地爱这份职业呢?经常听到同事抱怨教师这份工作,抱怨的因素很多,包括收入问题、学生问题、课程问题、晋升问题、工作量问题、学校管理问题等等。在他们看来,教师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种成功的途径,或是一种怨言多于成就感的“不得而为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点明了“热爱”的价值与意义。一个大学教师如果高度认可自己的事业,他就会热爱教学、热爱科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非常愿意地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自己心爱的事业,执著于自己的追求,用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我们就会充满激情,对自己的职业怀有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与责任感。
2.大学教师应当爱自己的学生,关爱他们,尊重他们。教师爱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目前的媒体上对教师负面新闻的报道屡见不鲜。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师生关系在很多时候是不平等的。有些老师对学生漠不关心,上完课走人,只教不育;有些老师滥用师权,企图用这样的方式管理学生;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依仗师权利用学生,伤害学生。一个不懂得爱学生的老师,是不可能去平等地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自然也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职业要求我们教师应当融众多美好的品质于一身,爱学生自然无需多言。大学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引导者,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命令者。试想,一个老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在讲台下却不懂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他又用什么来引导学生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呢?!
3.大学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身体力行诠释高等教育。荀子说:“积善成德,神明自德,圣心备焉。”旨在说明我们只要在生活小事中加强自己的品性德行,就会接近“圣人”。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那些“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人,他们看待自己的道德缺陷时总是振振有词地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我们的确无法成为“完人”,但我们能够接近“完人”。我们如果懂得自觉、自醒、自律,懂得遵从社会道德规范,懂得审视并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就能在“传道”的同时用我们的高洁的品行、完善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所以,我们大学教师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身体力行诠释高等教育。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大学教师,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职业修养、专业修养与师德修养,让自己在愉快工作的同时,实现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