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019-11-26王宏
王 宏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初级中学,安徽 淮南 232200)
知识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联想到相关的旧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能找到对应的理论知识并快速解决,同时对类似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掌握了这种能力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懂得变换思维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深化对已掌握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不断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强化训练,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运用技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转变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数学中的知识点太过抽象化,有时候教师需要花费一整节课的时间讲述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越听越迷糊,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让学生理清思路,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通常教师都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把所有该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全部告知给学生,为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却达不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实际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推动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里,改变策略优化教学方面,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知识迁移行为。以沪科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为例,通过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学生的类比思想,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铜多让学生类比相似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引出课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让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判定相似三角形的简便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之后再指导学生进行猜想和证明。运用这样的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提问环节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方面,教师要变换问题的样式,提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联系到已经掌握的知识,使学生能够从旧知识中抽象出可迁移的部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深度和广度。以沪教版《解直角三角形》为例,第一环节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直角三角形中各个元素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明确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两个角能不能求出其余的元素?为什么要至少有一条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起到巩固的作用,最后做课堂总结: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和边角之间的关系,一般会遇到两种类型,已知两边和已知一边与以锐角,提醒学生解题时要选择适当的关系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回顾。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
初中数学题目中会涉及到很多知识点,有的学生不善于归纳总结,虽然做了大量的练习题,依然收不到良好的成效,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得不到有效地迁移,不懂得分析问题找出对应的知识,只有在看到解题过程的时候才恍然:“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似处,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比如教师在备课时,合理设计教学流程,让新旧知识之间进行无缝衔接,平稳地将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中,在讲解不等式的性质时,可以先引入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找出等式与不等式之间的区别,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快速地理解不定式的性质,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的状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知识迁移的措施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找出最科学合理的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使学生能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