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2019-11-26陈吉橡
陈吉橡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学,福建福州 350009)
引 言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美术课程教学基于核心素养进行了改革,不再只停留在技能及基础知识层面,而转化成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能力。核心素养在美术学科中主要表现在解读图像、审美鉴赏、思维创新、人文文化等方面,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很多学校的美术教育水平仍停留在模仿层面,美术理念跟不上,教学质量提不上去。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美术基础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及思维的培养。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重视
高中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较重,很多学校直接不设置美术这门学科,即使设置了也不重视,甚至没有专业的任课教师授课,只搞形式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高中美术的教学观念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学生也就自然而然不重视这一学科。
(二)学生基础差,兴趣不高
根据调查可知,很多学生在小学及初中阶段就没有接受美术方面的系统教学,虽然学校有美术课,但课时偏少,而且教师往往只重视技能的培养,不重视情感和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也不高[1]。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宁愿多花时间去学习文化课,也不愿意抽出一点时间去学习美术,积极性很差。
(三)教学方法不当
美术是门艺术,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美术课堂授课,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很多学校将美术课当成绘画课,只进行技巧讲解,这样就限制了美术课程的发展。而且有许多美术教师的美术知识不完整,教学观念落后,没有认真研究新课标要求。而美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外,也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专业理念、美术知识、人文历史等,而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尚不够。
二、教学策略
(一)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
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达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有些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转变教学观念比较困难,基于此,首先,教师应确定教学主题,再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此情境的作用下,自主学习美术知识,并学会用美术知识与技能解决美术方面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回归主体+回归问题+回归实践”的探究式教育模式,并综合考虑教师水平、学生特征、教学设施以及美术学科的特点,举办问题性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美术知识,将知识内化和提升,从而锻炼学生的美术思维和解决美术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应将“情境”和“反馈”融合在整个美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意”,再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美术教育活动进行修正,确保达到最优结果[2]。
(二)提升美术教师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进行美术教学,对美术教师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三观,即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教育事业,并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正确的三观可以主导教学方向和教学品质,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其次,高中美术教师的理论知识必须扎实,必须具备较高审美能力和专业技能,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再次,教师要具备各项综合能力,如个人专长是设计,但对素描、油画、建筑等方面也要有所涉猎。最后,优秀的美术教师还要有创新力和感染力,用创新性思维进行教学,解决教学难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用有趣且富有激情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3]。除此之外,教师应当积极参加培训,寻求交流和深造的机会,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
(三)优化教学方法
1.作品精读,提高图像解读能力
图像解读是指学生对图像的材质、配色、造型、线条等方面进行辨别。图像解读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美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图像解读能力。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提供《韩熙载夜宴图》供学生鉴赏,引导学生对此画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如在色彩方面,作者运用了石青、绯红、朱砂等多种色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整个画面更加饱满;在造型方面,作者通过刻画人物的表情、姿态来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在空间和布局方面,作者运用屏风巧妙地达到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与对接效果,并用连环画卷的方式生动地描绘出韩熙载夜宴的场景。通过精读作品,学生对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审美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2.开展主题活动,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设定美术主题,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进行创作,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联想力完成美术作品。开展美术活动不应局限于美术课堂,也可以在课外举行。例如,借助美术社团、校园艺术文化节或者举办的竞赛活动等,让学生自由发挥。
3.进行探讨,提升文化认知
文化认知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点,文化认知既包含对本土文化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认知,也包含对异国文化的认知。教师可以举行探究讨论的活动,加深学生的文化认知。例如,“心灵的慰藉”这一课主要展示了宗教文化,涉及了许多中国宗教文化的代表性作品。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自己熟知的宗教美术作品,如我国寺庙内有很多宗教美术作品,像寺庙雕像、敦煌莫高窟壁画、四川大佛等;国外有印度教美术、基督教美术、伊斯兰教美术等,通过探讨研究这些宗教美术作品,学生能加深对宗教文化的认知。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育的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开展高中美术教育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地感受艺术作品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审美观。另一方面,丰富的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美术基础知识,还使学生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如鉴赏力、创作力、表现力等,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各国的不同文化,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怀。同时,学生在感受不同美术作品美的过程中也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增加了自信心,磨炼了意志。除此之外,在高中阶段学习到的美术知识也可以用于其他的领域,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教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高中的美术教学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