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2019-11-26孙小燕
孙小燕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胡总中心小学 安徽 太和 236600)
教学研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越来越严格,所以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让学生自己进行读和写,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通过读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构建和应用以及审美的鉴赏和创造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写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的核心素养。下文是本人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研究策略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1.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言的构建和应用能力
语文的核心素养摆在首位的就是语言的构建和应用,而作为小学生他们的语文素养不足,对于语文的概念还没有很是了解,语文的教育工作者就要通过新型的方式和手段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尤其是摆在首位的语言的构建和应用。培养这一素养要把重点放在读上但是也要结合写,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培养语文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留课下预习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回家的时候对课文进行朗读,要多读几遍理解课文内容构建出课文最主要讲的什么内容,在接下来讲课的时候,老师要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自己通过朗读课文理解的课文内容,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接下来再让学生在纸上学下自己通过朗读课文自己脑海中浮现怎样的画面。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结合读和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培养学生的语言的构建和应用的能力。
2.设置延伸性问题,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的核心素养接下来比较重要的就是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思维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让在小学生阅读文章的时候,更快的去思考问题,然后在大脑中快速形成文字语言,然后更快的写下来。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使其思维能力提升和发展。而设置延伸性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先设置一些问题,像:题目的作用是什么?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阅读的时候并且思考,最后把语文教师留的问题写在纸上,语文教师再找一些学生起立回答一下她们的答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程中,给学生设置一些简单的延伸性问题,这样会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
语文的核心素养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而作为一名小学生他们对于审美还没有太多的理解,甚至不知道怎样去鉴赏美和创造美,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参加,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和创造。
例如,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举办实践活动,举办一个写作朗读比赛让学生们自己当评委,自己去评论自己的同学写作朗读的怎么样。比赛要学生自己去写一段或者一篇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语句来朗读,其他同学做评委来评判他写作和朗读的是否合格,写的语句是否优美。通过这样的比赛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又锻炼了他们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的核心素养。
4.利用网络,提高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再适应潮流,而是要利用网络去帮助学生去学习这种读和写的能力,并且让读和写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夹杂着写作,在写作的教学进行中也要伴随着阅读的练习。
例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里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古诗作者,然后查找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叫学生去带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要求学生把自己处于当时的背景写一首小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在社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受到中西方思想的共同影响,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国的基础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必须是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下进行的改革。对于语文中的读写来说,要与语言的建构和应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四个核心素养相结合来陪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