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渗透“写”的训练
2019-11-26刘新琴
刘新琴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 宁夏 石嘴山 75300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为此,我在作文起始阶段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策略之一:依托教材,引导想象写话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教学每篇课文的过程中,我都及时地抓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用词说话、写话,仿照文中的句子写话;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空白,完善课文;抓住课后的课外延伸题或《学习之友》中的写作练习题,引导学生写一些小片段,或者进行续写训练。例如在学习《揠苗助长》一课时,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课后让学生以课文为模式,展开想象续写故事。孩子们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在自己的文中写道:“第二天,种田人发现田里的秧苗全死了,他非常伤心。伤心过后,他又反复研究秧苗死去的原因,最后才发现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是自己不遵循植物生长的规律。他痛定思痛后,决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从集市上买来新的秧苗,连天昼夜的补插秧苗。老人吸取了前面的教训,精心地呵护着田里的每一棵秧苗……。秋天到了,种田人虽然没有向别人收获的稻子多,但是至少没有落得一无所有。他看着收获的稻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嘴里还絮絮叨叨地说:‘深刻的记住教训吧!’”。在学习《在金色的海滩上》一课时,我抓住课文结尾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画家望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都想了些什么?学生根据课文中小姑娘的表现,这样写道:“画家望着小姑年远去的背影,她想这是个多么纯朴善良的孩子啊!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做长辈的也自叹不如呀!”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补写与续写呀!这样的练习既拓展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有效途径。
2.策略之二:精讲细读,引导仿写
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中,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为了抓好学生的仿写训练,我在每单元的课文中选一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甚至背诵优美的片段。例如,在学习《翠鸟》一课时,我紧紧抓住课文的第一段,引导学生学习描写翠鸟外形特点的方法,仿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在自己的片段中这样写道:“我家的小狗特别可爱,全身的毛雪白雪白的;长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小眼睛,还是双眼皮呢;小红鼻子下长着一张小嘴,时常发出汪汪的叫声;尾巴短短的,毛茸茸的。撒娇时,就会用它的小尾巴在你的腿上蹭来蹭去,嘴里还不停地发出亲昵的叫声。”在作文教学中,我以这些精讲课文为依托,让学生进行仿写,写出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力求突出自己的特色。
3.策略之三:进行构段训练,教给写作思路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构段的训练,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从段的构成方法入手,不综合、归纳出段的构成规律,那么,学生是无法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根据主题的要求进行艺术构思,无法把经过集中提炼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剪裁,区分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安排材料,组织成有机的艺术整体,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常常是语无伦次,“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基于此,三年级作文教学,教师必须结合课文的讲授,教给学生构段的方法和规律,并学习和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去模仿书面表达。例如《庐山的云雾》一课是一篇构段方式比较明显的课文,主要是总写与分写,略写与详写的构段方式。教学中我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告诉学生本课的构段方式是先总写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化无常的云雾,更给她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此段为略写)。然后分别具体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详写)。学完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仿照本课的写作思路和构段方式写一篇自己看到过的景物。学生掌握了写景文章的构段方式和写作思路,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内容具体,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