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校园足球制度面临的困境及突破对策

2019-11-26赵忠彩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10期
关键词:足球校园比赛

晁 恒,赵忠彩

(1.宁夏彭阳县第一中学,宁夏 固原 756000;2.宁夏固原市回民中学,宁夏 固原 756000)

2015年8月,《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正式公布,使得校园足球重视度进一步提高。新一轮校园足球改革方案确立了教育部门的主导地位,顶层设计思路有了较大的创新,“校园足球”关注度空前高涨,确立基本赛制,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计划开展城市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得以保障。当前,校园足球的持续和有效开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我们要有效破除和应对当前校园足球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改革促发展,促进和构建健康校园足球教学模式。

1 校园足球面临的困境

1.1 定位不准

校园足球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我国青少年的体魄强健和身心健康,即以人为本,培养和重视意志品质和技术能力培养,切实有效地提高校园足球水平,使我国真正成为体质强国和体育强国。校园足球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重要部分,理应对校园体育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示范作用,而非排斥同类、竞赛泛滥、金牌崇尚,使校园足球异化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异化为升学的特殊通道。前期以体育部门为主导的校园足球重视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忽视校园足球的教育功能。在实施过程中,教育部门侧重于将校园足球文化提升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用于弥补素质教育缺失,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以及保障措施,前期的校园足球发展效果差强人意。校园足球不但要做到根植于教育、融入教育,彰显其教育功能,还要做到回归足球运动的“本意”“不忘初心”。

1.2 “名”“实”不符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是普及和开展校园足球的“根基”。尤其对校园特色学校,开设足球课是最基本的标准和要求。但现实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领导、家长使体育课程边缘化,校园足球并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新一轮”的校园足球虽然在顶层设计时强调“体教结合”,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出现许多问题。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校园足球,训练比赛是校园足球的短板。一些学校过于强调训练,对学生灌输机械式的足球技能,反而扼杀了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导致学生喜欢足球,而不喜欢上足球课。体育课尚且如此,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难度可想而知。在一些足球特色学校,仅仅是从学生中选拔出一批学生组成学校代表队训练、比赛。有的学校始终没有把握好训练与比赛二者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看重球队的比赛成绩,使学生在比赛中“患得患失”,忽视了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因素。以上种种现象说明“体教结合”方式有待创新。有些主管部门甚至认为校园足球就是组队、训练、参赛、得“金牌”,以比赛成绩来评价校园足球建设成效。

1.3 “软”“硬”实力不足

器材“硬”实力和教师力量“软”实力的合力是推动校园足球持续发展主要动力。当前,农村学校仍然面临着场地条件简陋,器材短缺,城市场地设施完善,但面积较小。足球教学专业人员不足,拥有一定足球专业能力的体育教师凤毛麟角,大多数体育教师从教足球教学往往是被迫半路出家,其足球专业素养不足。加之全国没有高质量、统一的足球教材。体育教师在实施开展校园足球教学过程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制定出符合学校校情的足球校本教材有一定的难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校园足球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

1.4 缺乏体制改革与创新

前期校园足球的发展基本是以体育部门为主导,依靠政府的经费支持和行政力量层层推进的“赶超型”的发展模式。这种顶层设计沿袭了我国竞技体育长期以来的“举国体制”的思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上位性,决定了前期的校园足球管理体制不可能游离于体制之外。“新一轮”校园足球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体现出创新的思路。由于教育部门主导,并着力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家长及学校对校园足球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教育部门已经从足球特色学校的逐层遴选、足球师资逐级分批培训、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建设的完善等着力投入巨大的财力和人力。然而在此过程中,体育部门的作用却明显弱化,体育部门在教练员培训、青少年培训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地市的足球俱乐部并未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与校园足球进行有效衔接。我国一直以来条块分割的纵向管理机制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未能发挥。校园足球并未建立起教育部门主导、多部门协同、社会共同参与共治的格局。

2 校园足球教学发展中的突破对策

2.1 目标定位要准,宣传要广

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是推广和开展校园足球有效措施之一。首先,在推广校园足球过程中要对校园足球实施目标要进行客观、冷静的理解,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处理和把握好普及和提高的平衡关系,校园足球以要普及为主的发展任务,有的放矢。校园足球要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是校园足球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为了切实保障全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校园足球开展应摒弃传统的僵化认识,让家长、学生充分认识足球的价值。在实施过程中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足球文化氛围,借鉴校园足球+高水平俱乐部的模式,兼顾普及与提高平衡,以促进和改变校园足球整体发展趋势。另外,要加大校园足球宣传形式力度,全方位展示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风采。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足球比赛,让学生获得展示的平台,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也可以通过组织趣味校园足球比赛,足球手操报比赛、足球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足球文化走进课堂,融入学生的活动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足球运动的独特魅力,从而形成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2.2 增强“实力”

自身造血与外部支持是支撑足球师资力量“两条腿”。面对学校足球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应自身造血、充电,创新校园足球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利用社会足球协会中的优秀运动员或教练资源,补充学校师资力量;地方政府应切实重视学校足球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外结合的途径解决师资困境。在内部培养方面,应重视开展不同级别的校园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认知水平、技术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形成素养高、善管理、懂技术的足球教师队伍。在外部引进方面,可以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引进退役足球运动员加入到校园足球教练的岗位上,师资队伍中。另外,通过制定中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相关主管部门制定政策“绿色通道”,多方面引进足球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来持续不断地补充力量。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人力和财力投资力度,资金投入要落到实处,强化师资培训建设实效性,灵活多变地进行个开展校园专题活动,争取一些社会企业和组织的赞助和支持。同时,也要保证培训提升质量,对教师的培训,要“对症下药”,灵活多变,要接地气,应积极探究和运用科学的形式和内容,学习借鉴足球发达国家的培训理念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训练效果。

2.3 构建“体教结合”管理机制

校园足球是体育,更是教育,校园足球的双重使命决定了其制度安排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体教结合”的价值导向。校园足球作为《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肩负着教育、体育的双重重任。校园足球的开展虽根植于学校,但其训练、比赛的业余性却与社会体育密不可分。校园足球的开展既要承担探索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先行者的作用,还要承担起为中国足球提供优秀后备人才的重任,为实现中国体育强国梦发挥基石作用。校园足球不只是体育,更是教育,是培养亿万青少年的系统工程,要让校园足球真正融入校园,则需构建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发挥足球育人功能。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对改造校园足球的发展提出要求,要求校园足球要发挥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增强家长、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并通过完善招考政策,激励学生长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2.4 健全保障机制,提升比赛“效益”

安全保障和高质量的比赛是推动校园足球持续发展的主要两个支柱。因此,在普及和开展进行校园足球的同时,应要求体育教师强化训练安全意识。一方面,在开展校园足球的同时,要加强和提高学生、家长、足球训练指导人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教师在教学和比赛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运动科学性和规范性以及专业装备的穿戴,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场地器械的检查和维护,消除学生和家长对足球安全的后顾之忧,全方位保障学生在运动中的安全。另一方面,学校体育主管部门也需要积极研究和制定科学有效的校园足球安全防护保障措施机制,切实有效地把学生安全作为校园足球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高质量的比赛是提升和推进校园足球开展的有效途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足球协会要积极有效组织举办足球比。学校也要积极主动地通过与其他学校举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比赛和交流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足球技能。

3 结 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校园足球的科学有效开展将会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校园足球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将会逐一解决。校园足球价值必然会得以重视。开展和推进校园足球校园足球教学的过程中要目标定位准确,增强实力,健全和完善“体教结合”的管理机制,提升和增加比赛的实效,增强教师进行校园足球革新的主动性和使命感,最终达到共同促进校园足球教学持续有效地发展。

猜你喜欢

足球校园比赛
让足球动起来
选美比赛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