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教学困境与策略研究

2019-11-26李艳青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中学学科

李艳青

(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山东 东营 257200)

体育教学是高中学生学习体育技能、体能锻炼和体育精神习得、体育习惯养成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教育现实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当前高中体育教学面临诸多困境,亟待解决。为了全面了解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本市10所学校做了调查研究,并以“高中体育教学”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维普等专业数据库进行检索,就检索到的当前高中体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就这些问题反思,提出策略,以切实促进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与提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和体育素养。

1 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困境与教学障碍综述

1.1 学科定位与价值认知不足是导致体育教学处于低层次运作的主因

任何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思想认识的提升和学生学科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科学的学科定位与丰富的价值认知。根据笔者的调查和文献检索总结可知,当前我国约有64.2%的中学体育教学存在各种问题,主要由于体育学科定位与价值认知不足造成的。在高考功利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体育尚未被纳入高考成绩,不对学生高考产生影响,仅有部分地区将体育成绩纳入会考,仅仅处于探索阶段。在这种趋利化教学指导思想作用下,约78.6%的被调研学校存在体育学科边缘化,体育教师不被重视,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所需器材、费用被大量缩减,学生体育需求被漠视等一系列不良现象,既影响了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又不利于让学生正确认知体育活动开展对自身体质和体育素养养成的意义,难以实现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和教育宗旨。

1.2 体育环境创设不足,无法从多维视角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及体育素养形成影响合力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广泛的参与性和对良好环境氛围的依赖度。因此,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得充分与否的很重要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学校体育环境的创设。根据文献检索结果发现,我国四线及以下城市和地区的体育课程开设不足,体育环境创设几乎为零,这部分学校占我国中学体量的67.9%,而在一二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中学体育课程开设相对较足,学校也注重体育环境的创设,体育活动丰富多样,学生参与度高,因此容易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获得较高的运动体验与运动情感,但这部分学校仅占我国中学体量的27.8%。因此,今后中学只有重视体育环境的创设,方能从多维视角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及体育素养形成影响合力。

1.3 教育职能部门对体育教学的政策性支持缺乏,导致学校管理层对体育教学认知不足

在当前的校长管理制度下,学校管理层的管理偏好和学科态度对一门学科的存在状态和开展程度具有直接影响力。当前我国高达67.9%的中学不能保证体育课程的有效、多样化开展,主要归因于学校管理层对体育教学认知不足。除去13.6%的中学由于地区经济落后、体育教学不充分、体育器材等体育活动开展条件不具备等因素无法保证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课外,仍然有高达54.3%的中学在硬件设施、体育器材供给等体育开展硬件条件上具有明显优势,但仍然开课不积极、学校体育氛围创设不充足,除了与学校管理层缺乏正确的体育学科认知外,另一深层成因就是缺乏教育职能部门对体育教学的政策性支持。体育学科从1978年恢复高考后就开始纳入各级教育体系,但发展至今尚无一项政策将体育纳入高考成绩,仅有几个省份已经在探索将体育纳入高考会考中,但仍然只划分“及格”和“不及格”2个等级,无法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素养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和形成更为强烈的激励意义。

2 我国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提升策略与发展对策探究

2.1 加强教育职能部门对体育课程的学科定位和体育教学的政策性支持的研讨与落实

虽然我国教育职能部门深刻认识到人才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价值和时代竞争力,也着手于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尝试,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卓然的成绩。但从学科地位、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3个视角来看,我国高达82.7%的中学体育教学仍然处于尴尬的局面——相对于语数外主科的受重视程度、学科教学活动开展支持力度与教学改革探索深度3个角度,高中体育教学虽然在教学体制上发生了变化,实现了选修形式,但在实质上仍然改变不了从属的地位,约有34.6%的中学目前仍然存在体育课开课不足、让位于主科教学等不良现象,不仅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和教研的积极性、自信力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不利于体育学科的长期发展。当前我国中学要想走出体育教学的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教育职能部门对体育课程的学科定位和体育教学的政策性支持的研讨与落实,只有取得职能部门的学科定位和体育教学政策支持,才能将体育教学从体育器材、场地支持等硬件支持和提升体育教师荣誉感、教研积极性、学科自信力等软件支持,形成教学正向合力。

2.2 加快研究高考成绩体系,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是保证高中体育教学成效的保证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资和物质、精神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单从师资配备、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力度上来看,当前我国高中体育开展的硬件设施、设备和师资队伍配备等诸多条件远远超过欧美28.6%的学校,但我们的体育教学成效却远远落后于欧美学校,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就在于执行力上。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56.4%的中学虽然高达78.9%的体育教师为本科学历,但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与过去15年相比没有太大的进步和区别。由于当前中学教师仍然实行编制聘任制,没有退出机制,体育教师岗位缺乏有效竞争力,年轻教师往往在进行2~3年教学后约67.5%的教师会产生很强的惰性,致使他们在业务能力、思想认知和教学探索等多个与体育教学息息相关的方面进行主动提升的意愿越来越低,更不能指望他们来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思想和注重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培养体育精神和良好的体育认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难养成长期的体育运动习惯、提升体能和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目的。因此,要想改变当前我国中学教师素养的难题,必须加快研究高考成绩体系,通过恰当的方式和评价标准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则会对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手段的提升与创新、教学成效形成正向刺激和激励,这是高中体育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保证。

2.3 建立“学校—家庭—体育课堂”三位一体的高中体育教学体系是重要保障

以上我们主要从学校教师业务水平、学校对体育学科的态度、支持力度和国家教育职能部门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政策支持等宏观层面的提升策略探索,为我国广大中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和体育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现实支撑。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是体育教学成效的最终践行者和落实者。当前我国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和养育观使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恃宠而骄、厌恶挑战和好逸恶劳的不良品性,约有56%的中学生几乎不进行课下体育锻炼,而在体育课堂上仅有73.2%的学生参与度较好,但在运动强度、挑战生理极限和磨炼坚强的意志力上的表现仍与当前的体育教学目标要求相去甚远。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中学生的三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变化较快,反观当前的社会环境不难看出,电子产品、网络的泛滥已侵占了青少年67.5%的课余时间,使他们课下自主体育锻炼缺乏主观动力,也难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本文认为,要想走出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困境,寻求切实有效的提升策略,着手建立“学校—家庭—体育课堂”三位一体的高中体育教学体系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只有以学校体育教学为依托、加强家长在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与教学的参与度,提升课后学生体育锻炼的监督与落实,建立“学校—家庭—体育课堂”三位一体的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体系,才能提升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意识培养和有效体育锻炼量的落实方面的教学成效。

3 结 语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最快、体能潜能发展最好的阶段,抓住中学生的体能发展黄金期,对提升我国广大青少年身体素养和体育素养水平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本文就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其教学经验和文献检索结果进行了大胆的提升策略探索,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落实:(1)加强教育职能部门对体育课程的学科定位和体育教学的政策性支持的研讨与落实,这是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政策支持。(2)加快研究高考成绩体系,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这是保证高中体育教学成效的评价体系保证。(3)建立“学校—家庭—体育课堂”三位一体高中体育教学体系,这是落实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中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在多解中学创新
“超学科”来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