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措施*

2019-11-26赵云鹏胡文武

运动精品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后备业余协同

赵云鹏 胡文武

简述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措施*

赵云鹏 胡文武

(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论述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意义,结合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问题,探讨具体实施方法及措施,以达到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措施

依据高校体育工作特点,加强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有助于提高高校整体篮球、体育水平。这无论对我国高校篮球事业发展,还是该领域竞技人才选拔都非常有利。多元教育环境下,高校应给予该项工作足够重视,改革以往篮球教学内容、理念、方法等,协同创新,培养优质后备人才,呼吁其积极参与到业余篮球训练中。

1 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备资源优势。其中,在体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陈旧,处于转型发展期。这恰恰说明了高校篮球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该背景下,全国篮球人才培养模式过于传统,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亟待改革。另一方面,高校在竞技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具备突出优势,为国家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这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依据实际情况可知,我国篮球人才培养需要经历少年队、青年队到职业队的过渡。然而,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出现,使该体制被打破。该赛事对我国高校篮球整体发展及综合水平提高由促进作用,使高校篮球比赛更加公平、公正。然而,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运动员资格方面,要求非常严格,具备较高定位,这使得部分高校后备篮球人才无参赛资格。除此之外,大学生篮球联赛过于单一,很难把小学、中学、大学后备篮球人才进行全面培养,使该项工作系统性不足,导致很多高校都不能够胜任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基于上述情况考量,高校要认识到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确保这项工作与CUBA要求相符合,将以往篮球人才培养系统作为基础,开展改革工作,使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教育系统在形式、层次、渠道方面具备多元特性。其中,最关键的内容为针对各高校具体情况,协同创新我国体育系统,真正实现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工作目标。

2 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意义

2.1 全面培养后备人才

教育体制改革及多元社会环境下,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观念与以往有所不同,其除了满足社会需求之外,还讲求全面性。此类人才还要在篮球领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这种教育模式具备特殊性,仅在高校内部作系统性安排和全面性实施。为实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使之能够适应高校篮球训练内容、强度等,一定要讲求协同创新。

依据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工作要求,把教育目的确定下来,使之拥有丰富的文化、心理教育背景为依托,而体育举国体制又使学校教育发展环境更加良好、优质。依托模式创新,使该项工作更加专业,便于学生长期、全面发展,确保篮球后备人才始终处于良好、综合发展状态。除此之外,还要借助专业师资团队,为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提供专业训练环境,使之具备较强的基础篮球素养。每隔一段时间,检验篮球后备人才专业情况,协同高校体育教育,使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内容等更加多元,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及效率。

将“协同创新”理念及方式应用到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能够依托创新和改革,使高校篮球人才培养内容、方法等更加多元,满足国家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要求及目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而且满足后备人才个体需求。凡此种种,都为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项工作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2.2 提高高校篮球工作效率

一直以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业余体育训练不可或缺,其应作为重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被相关部门关注。该教育背景下,体育系统与高校教育协同创新,这使得高校后备篮球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完善,使体育事业更加丰富。通过培养后备篮球人才,能够深度发展高校篮球运动,便于德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高校体育教学比重,为大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篮球运动训练环境。

在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灵活应用协同创新模式,有助于把高校业余体育竞技品牌建立起来,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及积极性,使之关注个人健康,帮助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体育习惯。立足我国篮球事业发展情况可知,协同创新型教育能够使竞技型篮球人才输送渠道拓宽,使高校体育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深入推进我国整体篮球事业全面发展。

3 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措施

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这对高校体育教育及篮球教学工作提出了相对比较高的要求。课程及训练实践中,不仅要对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目标进行转变,还要关注篮球竞赛体制改革,实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使这项工作质量、效率等得到明显提升。

3.1 转变培养目标

在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工作中,一定要把具体的教育目标确定下来,使该项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受该模式影响,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教育工作要关注目标确立。现阶段,素质教育高度普及,体育教学应围绕大学生特性,着重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以此为基础,灵活安排教学目标。在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明确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推进竞技型篮球人才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同时,高校还要了解业余篮球后备人才整体特性、需求,使体育活动、竞技比赛等形式、内容更加多样。该背景下,统筹兼顾高校篮球后备人才,确保其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综合教学水平、软硬件设施等得到全面提升,最终实现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保证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和进行。

3.2 改革竞赛体制

为满足协同创新要求,高校需要改革以往竞赛模式,依据体育文化内涵及人才培养要求,以育人为宗旨,对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进行培养。传统高校竞赛体制,对业余篮球后备人才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发挥“三维训练”思维模式优势,定性篮球竞赛机制,使得篮球运动员仅有少年体校、专业青年队、专业成年队三段式概念。该背景下,篮球运动员过于注重技能训练,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严重不足。而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也面临同样困境,这一过程中,高校文化氛围被直接忽略,相关部门、人员尚未认识到其在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上述情况考量,在该模式背景下,实现国家体育系统和学校体育教学“协同创新”,对篮球竞赛体制加以改革,既要关注高校竞技运动、比赛情况,还要对运动员的智力潜能加以开发,以竞赛评价机制为载体,始终关注篮球运动员综合素质和心理状态。

4 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注意事项

在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相关内容比较多。该环境下,既要关注管理体系构建,还要提高篮球教练及篮球运动员素质,确保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4.1 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统一体育、教育形式,把体育系统和学校的双负责制创建起来,依托联合办公体系,呼吁各级领导参与进来。通过合同、契约等,明确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在比赛中的权限、利益、职责,把相关法规、管理条例等制定出来。依据高校办学情况,把竞争体系建立起来,以优胜劣汰方式,体现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及协同创新工作价值。除此之外,还要采取分级负责方式,使高校内部管理工作得到强化,简化具体管理过程、方法等。管理机构还要把纠纷仲裁、学术资格、参赛资格等各类制度建立起来,在制度贯彻过程中,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便于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提高国内竞技体育质量。

4.2 提高篮球教练素质

基于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目标及要求,将高校体育教师、篮球教练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使之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从根本上对全球篮球发展方向、先进的篮球训练方式、篮球队伍管理系统等进行全面掌握。在该背景下,还要适当增加教练收入,把竞争上岗体系确定下来,严格执行聘任制度,改变以往行政任命模式,使教练工作具备专门化和职责化热性,把篮球教练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热情彻底激发出来。

4.3 提升篮球运动员文化素质

依据高等教育内容、规律、特点,安排篮球运动员适当学习文化课。除了为其制定生活、学习、训练等相关制度、内容时,还要明确篮球运动员从属于高校学生群体。发挥制度作用,在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和普通大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方式,为他们提供充足、自由的篮球运动及训练空间,使其能够与其他学生一起生活、学习。除此之外,还要秉承因材施教的方式和原则,优选正确的方式,分别对篮球运动员的生活、学习、训练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管理,保证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水平,为后续一系列篮球训练及比赛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4.4 规范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依据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内容、要求等,对这一工作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革,确保该项工作具备阶段化和系统化特征。该背景下,关注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高校篮球比赛呈现常态化、制度化、群众化特征,实现多元人才培养方式及目标,并在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对课外活动、训练方式、教练水平等进行优化,甚至与CBA教练员创建良好的沟通、合作、互动关系,为篮球队输送专业、优质人才,达到良好的人才协同培养效果。

5 结语

高校业余后备篮球人才协同创新工作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关注和考量的具体工作、内容等比较多。在高校体育及篮球教学工作中要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依据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全面培养后备人才,提高高校篮球工作效率。通过转变培养目标,改革竞赛体制等方式,对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培养工作加以创新,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为我国专业篮球队提供人才储备,使篮球运动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心理水平。

[1]刘万武.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6(1):35-36.

[2]何伟.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0):145-146.

[3]欧禹硕.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7,39(6):112-114.

[4]张狄.浅谈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7):43-44.

[5]王恩非.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核心问题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226(4):74-76.

[6]宫士君,邹亚春.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运动,2018,185(9):43-44.

[7]王成,王纪鹏.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特征及启示[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9):115.

[8]熊振华.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新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2):210.

[9]孙波.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新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48.

On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Training Measures for Amateur Basketball Reserve Talents in Colleges

ZHAO Yunpeng, etal.

(Kunming College, Kunming 650214, Yunnan, China)

昆明市中学篮球后背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XJZD17014)。

赵云鹏(1985—),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后备业余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冬奥会视域下黑龙江省冰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策略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为业余棋手诊脉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