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2019-11-26刘明昌

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体育农村

刘明昌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刘明昌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以乡村振兴为分析视角,阐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体育发展动因及目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优势资源特点,从体育发展范围拓展、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完善、乡村居民素质提升、农村消费水平提高等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乡村振兴;农村;体育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决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体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模块。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不仅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而且可以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提供充足驱动力。因此,根据现阶段农村体育发展情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探究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建设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动因及目标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不充分、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体育融合的动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改革靶向及具体策略。基于此,相关部门可将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改革范围进行明确界定。

首先,相关部门可以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宜居为核心改革要义。在保证农业成果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如培育农业新兴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激发体育活力;随后相关部门可以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为主导,注重乡村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及幸福感;最后,为保证体育发展成效,相关部门应坚持党与政府、农村内居民合作原则,逐步完善法治、德治、自治结合原则,构建动态的农村治理体制。缩小与城乡居民在体育方面的精神物质生活差距,激发农村体育自治机制活力。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利用高等院校图书馆收藏的关于乡村体育的书籍及文献资料,同时借助各级政府及高等院校图书馆相关网站,分析农村相关专著、文献,树立农村体育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在这个基础上,以具有农村户籍、且具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居民为目标,深入当地乡镇及农村,对当地农村体育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随后以《**乡村体育满意度调查》为依据,了解农民参与身体锻炼新颖度、满意度、锻炼项目喜爱度、乡村体育赛事举办情况及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度[2]。同时利用电子邮件或者电话访谈的方式,与体育研究专家进行信息交互。从专业角度,深入剖析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结果

3.1 农村体育文化旅游发展范围狭窄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农村地区一半以上的居民认为体育旅游可以达到良好的身体锻炼效果。但是多数农村居民对当地农村体育文化旅游身体效果不满意。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农村地区单一体育文化旅游项目过分堆叠,竞争力较大,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文化旅游有效发展。

3.2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不完善

我国政府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作为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组成模块。该项战略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体育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但是在具体体育健身工程实施阶段,其并没有与农村内居民实际体育需求有效结合。这就导致本次调查中多数农民表示不了解当地体育公共服务现实,也不能在体育锻炼中合理利用内部体育公共服务设施。

3.3 农村内居民体育素养较低

农村内居民体育素养水平是衡量农村体育文化的重要指示标准,而由于农村内居民文化素质的影响,导致其无法深入了解《体育法》、《农村体育年》、《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等文件要求。再加上政府宣传力度不足,多数农村内部居民产生了“干农活就是体育锻炼”或者“干农活没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的错误思想,整体体育素养较低[3]。

3.4 农村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

享受体育服务、利用体育产品满足身体精神的费用,是体育消费的主要内涵。其直接反映了农村居民精神生活品质。但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农村内居民没有参与体育消费、参与体育消费比例不够均衡。再加上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导致农民在简易体育器材购买等物质性消费较高,而健身活动、体育旅游、体育信息等非物质性消费方面消费较低。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对策

4.1 拓展农村体育发展范围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城市居民在体育文化参与方面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为农村体育主动、自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据此,相关部门可将城乡群众体育振兴发展作为一个有机体。以实现两者体育要素双向流通、平等交互为目标,统筹城市、乡村群众体育资源。

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农村体育旅游为核心平台,注重城市、乡村体育类型差异。首先,以自身为主导,制定农村体育旅游发展方案、监督评估机制、宏观调控策略及服务执行法规[4]。随后考虑到农村体育旅游涉及了旅游部门、文化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体育部门等多个部门。因此,当地政府应主动与上述部门合作,成立农村体育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制定集多方协作、监督、评估为一体的合作联动体制,保证农村体育旅游稳步发展。

其次,结合上述调研结果,当地政府可以农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为依托,构建新型、多样化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如在河流湖泊分布较分散的区域,可以水上农村体育旅游联盟为发展目标。联合多个乡村,设置龙舟竞技、拔河、游泳竞赛等项目,逐步形成一条龙农村水上项目旅游产业链。随后与相关企业合作,配置具有当地特色的水上体育设施及项目,进一步拓展农村体育旅游影响范围。

最后,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可以依据现有土地转让制度、税收制度。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体育教师、具有体育组织能力的社团负责人等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旅游活动建设。以便为农村体育旅游相关体育活动的平稳运转提供充足人力资源支持。

4.2 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核心目标,为真正提高农村内居民幸福感及获得感,当地政府可依据需求为主、满意为辅的发展方针。从农村内局面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及需求度入手,创新发展第II类体育公共服务模式。即依据十三五体育公共设施规划目标,广泛调研。结合调研结果,促使现有基础设施充分满足区域内居民体育锻炼需求。同时根据现阶段我党提出的惠农体育公共服务政策要求,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利用发展的目光。将农民体育惠农政策、农民需求变化有机整合。如将体育三下乡与农民对第I类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结合,可形成新型农民体育健身常态[5]。在这个基础上,当地政府可依据顾客满意度理论,在自身与农村居民间搭建高效信息交互渠道。自下而上的了解农村内居民对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真实意见,以便为相关政策的精准实施提供依据。

此外,考虑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庞大性、系统性,相关政府可根据自身能力大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农村公共体育教育、体育公共设施建设、社会分配等方面,制定农村公共体育教育机制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机制,明确阶段体育公共服务具体任务。并根据不同阶段发展水平变化,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覆盖区域顺序。以突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重点,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标准,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格局。

4.3 提升农村内居民体育素养

依据以上调研结果,为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当地政府可从文化发展、经济条件、生活理念等方面,全面剖析当地居民体育素养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当地政府可以借助农业部出台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契机,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在新型农民培育院校中,定期为农村居民传输体育健康知识及体育实践运动技能。以促使其了解体力劳动与体育运动的差异及体育素养提升对于自身身体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

在现代体育运动知识及技术传输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可以结合《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及全民健身条例的相关要求,定期组织内部居民开展体质检测活动。并根据《国民体制测定标准》,将农村内部居民划分为儿童、年龄人、中年人、老年人几个小组[6]。根据各小组居民身体状况,为其设置健康档案及体育锻炼方案,以便为当地农民体质水平的稳步提升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考虑到当地体育运动特色,在体育活动组织过程中,当地政府可以传统体育项目为核心,构建特色体育乡镇。并借助农闲时间,或者节日庆祝时间,联合其他村落,举办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在这个基础上,相关部门可结合前期调研结果,构建一些兵乓球台、篮球场等现代体育设施,以推动现代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合发展。

4.4 均衡农村体育消费水平

针对现阶段农村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情况,相关部门可以提高农村内居民体育消费意识为入手点。结合党的十九大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降低农村内居民土地、劳动力成本,促使其土地财政收入稳步上升。同时当地政府可与相关运动机构合作,增加体育运动健身宣传力度,促使其形成“运动是良医,花钱买健康”的生活理念,从根本上摒除“农活就是身体锻炼”的错误理念。

其次,为保证农村体育消费渠道均衡发展,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特色,相关部门可以体育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消费为核心。综合开发农村体育旅游、登山、游泳、野外生活体验等项目。并根据当地居民在性别、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年龄、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构建完善的农村体育消费市场机制,以营造良好、健康的农村体育消费环境。同时为保证农村体育消费环境良态运转,相关部门可以自身为主导。以社会为参与主体,构建农民自治的基层管理机制[7]。明确行政机构领导责任及村委会培训责任,以乡镇级别农村体育协会的方式,为农村基层体育组织活动科学、规范化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最后,为缩小体育消费地区差异,相关部门可进一步增加经济法在力度,将发展农村体育消费、农村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寻找当地体育消费切入点。随后以强化农村体育市场现代化建设为主导。以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质量为要点,逐步提升农村体育精神文化产品消费力。并与省级或市级领导沟通,开展城乡统筹体育市场试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扶持经济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体育市场。同时以体育对口支援的形式,驱动农村体育消费市场协调运转。如对于农村经济欠发达、生活不宽裕地区,相关部门可以更新区域内群众体育消费意识为重点。依托乡镇资源,构建小规模、多功能、近民便利的农村社会体育健身平台。并设置不同层次农村体育消费产品,以逐步引导农村居民体育消费倾向。即在实物性体育消费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观赏型、参与型消费稳步提升;而对于少数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的经济不发达地区,相关部门可以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活动为入手点。主动摆脱社会、自然条件、经济方面的约束,重点培育以参与性消费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市场。

5 结语

农村体育是影响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也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短板之一。因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体育发展。从农村居民体育素质、体育发展战略目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农村体育消费参与率等方面,明确农村体育发展目标,并不断完善农村体育发展局面及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提升农村内居民体育素养及农村体育消费水平,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的切实实现奠定基础。

[1]肖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发展方向与路径研究--基于乡村振兴与体育发展关联的辨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1):24-29.

[2]王军.乡村振兴视阈下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动因、条件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1):65-69.

[3]冯琦.契机与前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 (4):57-61.

[4]刘洪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19(4):69-71.

[5]汪玮琳,王莉,林树华.振兴苏区背景下赣南农村体育发展创新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 36(3): 121-124.

[6]陈鑫林.城乡融合视野下我国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及改革取向研究[J].农业经济,2018, 377(9):98-100.

[7]张龙超.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6):43-46.

Study on 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IU Mingchang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课题名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反哺农村体育发展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662018YJ011)。

刘明昌(1977—),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体育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体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我们的“体育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
新农村 新一辈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